她出身名門,24歲不顧父親勸阻,嫁給55歲才子,晚年道出婚姻遺憾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社會環境曾經發生過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便是在清末民初之時,大量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使得中國的傳統封建思想有了一定的鬆動,也對男尊女卑這種糟粕思想進行了強烈的衝擊。因此,在這段文化衝突的艱難歲月中,中國土地上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女子,比如張荔英便是其中之一。

她出身名門,24歲不顧父親勸阻,嫁給55歲才子,晚年道出婚姻遺憾

張荔英出生於法國巴黎,她是中國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和夫人姚蕙的第四個女兒。出身於書香世家,這也同時註定了張荔英能夠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張荔英很早的時候便獲得了美術啟蒙教育,並在年幼之時就決定了自己的未來志向——美術。

張荔英是個聰明之人,也是個努力之人,更是一個擁有大量學習資源之人,因此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她逐漸成長為了當地著名的畫家,為新加坡的早期美術發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影響,因此還被譽為“新加坡六大先驅畫家”之一。而張荔英的人生,令人讚歎,令人羨慕的,令人口口相傳的,並不僅僅是她的成就,還有她的婚姻。

她出身名門,24歲不顧父親勸阻,嫁給55歲才子,晚年道出婚姻遺憾

在張荔英24歲的時候,她結識了比自己大三十一歲的摯愛——陳友仁。陳友仁也是民國時期的著名人物,曾經擔任過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和外事顧問,而且還因為在擔任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期間成功收復武漢和九江英租界而被世人譽為“鐵腕外交家”。

她出身名門,24歲不顧父親勸阻,嫁給55歲才子,晚年道出婚姻遺憾

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是優秀無比的,不過張荔英確實對他是真愛,因為他們相遇的時候,正是陳友仁的事業低谷期,此時的他,甚至還是一個需要過著四處流浪生活的通緝犯。然而,愛情就是這麼有趣,張荔英一眼便愛上了陳友仁,不在乎對方的現在,也不在乎他的年紀,義無反顧的嫁給了對方,這可能也是一種命中註定,命中註定的一眼看見你,一見鍾情的愛情往往這麼突然而且衝動。

她出身名門,24歲不顧父親勸阻,嫁給55歲才子,晚年道出婚姻遺憾

對於張荔英的選擇,張靜江自然是反對過的,但是卻沒有辦法,因為張荔英的態度非常堅決。最終在無奈之下,張靜江妥協了,並在巴黎舉辦了婚禮。結婚之後,兩個人也過著一段普通但是幸福的生活。

她出身名門,24歲不顧父親勸阻,嫁給55歲才子,晚年道出婚姻遺憾

然而,這樣的幸福並不久遠,抗日戰爭之後,陳友仁從事抗日活動,並因此而被日軍逮捕,成為了敵人的階下囚。抗戰勝利之後,雖然兩個人的生活獲得瞭解放,但是陳友仁卻在不久之後百年去世了,只留下張荔英一個人在這世間。失去丈夫之後,張荔英選擇前往新加坡,並最終成就了自己的美術事業。在張荔英人生結束之前,她對人們表示,即使這一生都在漂泊,但是她也不會後悔自己的決定,唯一的遺憾是和陳友仁相伴的時間太短了。

她出身名門,24歲不顧父親勸阻,嫁給55歲才子,晚年道出婚姻遺憾

參考資料:《傳奇女子張荔英:從民國名媛到新加坡“國寶”級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