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板上的記憶”到“真的不容易”

命題1:黑板上的記憶

從學生審題的角度看,這個偏正式的全命題即是寫一段人生的經歷和回憶,限制的條件就是要求這段記憶是在黑板上凸現的。這種凸現可虛可實,可以是自己學校生活中師生間、同學間發生的真實故事,如“某位老師或某位同學利用黑板這個載體震城和盪滌了你的心靈,黑板這個載體所書寫的文字、詩歌等內容是你利用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來精心鋪陳高潮和昇華的某個背景意象”。

這樣的實際材料,在課堂或課下比比皆是。關鍵是用怎樣的材料,來表達中心。在短短的時間限制中,要進行完整的構思,要落實精彩的行文,作文的預設往往很重要。若是想到社區或街道的黑板,則會讓閱卷教師眼前一亮,再加上文筆功底好,時代氣息濃,自然增色不少。

據一位多年參加中考閱卷的老師雲:2010年的寫作很多學生髮揮失常,沒能寫出讓閱卷老師滿意的作文來。反倒是背過一些範文的學生,有的乾脆把“黑板”一詞直接套入自己準備多時的作文。讓人感覺比較有趣的是“爬山類”的文章,爬著爬著,到了筋疲力盡想要放棄時,猛然靈光乍現,將一塊“黑板”拋了出來,或者從口袋裡跳出寫滿字的大黑板來,上書:某至理名言或感人斯言。該考生頓時腳力大增,雙腿生風,三下兩下終於箭登絕頂。比較落俗套的是表達師生情和學生情的,這類文章扣題是好了,而材料的選擇卻極易雷同,容易使閱卷老師產生審美疲勞。

總之,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實則在審題和選材上還是有不少障礙,要想拿下一等卷,並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