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公元十二世紀的歷史大事件—十字軍第二、三次東征

一、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1144年,由於塞爾柱突厥人佔領埃德薩,逼近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為了響應耶路撒冷王國的請求,由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發起,從歐洲出發東征。出動較早的神羅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人擊潰,實力大損。成功抵達聖地的十字軍以法軍為主力,但這些十字軍部隊攻佔大馬士革的行動也落了空,因此此次遠征未達到任何目的。

歐洲公元十二世紀的歷史大事件—十字軍第二、三次東征


而後續反十字軍的穆斯林在埃及蘇丹薩拉丁的領導下獲得統一。1187年,薩拉丁所率領的穆斯林在哈丁戰役擊敗了十字軍,重新佔領耶路撒冷。兩年後,十字軍國家只剩下三個。之後為搶下被伊斯蘭教敘利亞的薩拉丁佔領的耶路撒冷,西歐國家引發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歐洲公元十二世紀的歷史大事件—十字軍第二、三次東征


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1192年)是由英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軍隊所組成的天主教聯軍,目的是收復被埃及(阿尤布王朝)穆斯林軍隊佔領的耶路撒冷。但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在小亞細亞墜水而死,神羅隨即撤退。英法聯軍經海路到達聖地,前進到耶路撒冷。不久之後,英法聯軍的領袖發生糾葛,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因而下令撤回軍隊。由於兵力薄弱,無法有效攻擊而決定撤退。此後,埃及蘇丹薩拉丁與十字軍立約,准許非武裝的天主教朝聖者自由前往耶路撒冷 朝聖。

歐洲公元十二世紀的歷史大事件—十字軍第二、三次東征


此戰因歐洲中世紀三大著名君主: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法國國王“狐狸”腓力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和伊斯蘭世界領袖薩拉丁而聞名。

歐洲公元十二世紀的歷史大事件—十字軍第二、三次東征

僅從十字軍東征的視角來看,理查德的風塵僕僕可謂是功勳卓著。在理查德的軍隊抵達聖地前,十字軍國家已經被薩拉丁的阿尤布軍隊所分割包圍。他們困守各自的領地,苟延殘喘。縱然有法國、神聖羅馬帝國和亞美尼亞人的有限援助,也成果寥寥。若非英王的軍隊為基督徒們奪回數個重要港口,十字軍國家的歷史可能在薩拉丁有生之年就被徹底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