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区“三创四建”活动强势开局

丛台区“三创四建”活动强势开局

邯郸市丛台区政务服务中心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武萌 通讯员任明 宋会娱)丛台区把“三创四建”活动作为推动全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顶层设计,突出重点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在狠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抓实抓细七项重点工作,推动“三创四建”活动强势开局,迅速推进。

实施“培育”计划,深入推进创新工作。充分发挥“一街四园”等平台作用,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支持与政策倾斜力度。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苗圃”“雏鹰”“小巨人”“上市”工程,强化政策引导、分类指导、梯度培育、精细帮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量;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和引导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点服务机构作用,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为指引,实行一企一策,开展政策指导和认定帮扶,突破专利、研发投入强度瓶颈;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国家、省级“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缺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实施“搭台”行动,强力推进创业工作。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创业培训补贴、初次创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孵化基地房租物业水电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将电商等新业态纳入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扶持范围,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困难。健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培育、扶持、壮大的有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建设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落实省实施百万农民工大培训工程,开展“创业+技能”特色创业培训,提升创业技能水平。目前,丛台区新增城镇就业2432人,为40余家企业招录员工200余名,累计享受创业服务120人次。

实施“提质”工程,全面推进创城工作。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社区服务提升、城乡面貌提升、文明服务提质提效、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集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9大提升工程,将46项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成立八个工作部,从细从不抓起,紧盯第二季度节点,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真查漏补缺,掀起创建热潮。鲜花扮城、拆除违建、植树造林、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如火如荼,目前,春季造林已完成12300亩,为市下达任务的189%。

实施“引凤”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按照“一核引领、四区协同”发展布局,坚持项目首位战略不动摇,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大力实施“11932”工程,全年安排超亿元项目 113 个,投资总规模达 1153.5 亿元,开工在建项目 92个,竣工项目 36 个,年度计划投资 206 亿元,以精准有效投资扩大优质供给,以高端高质项目带动转型升级,实现项目建设谋划包装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达产达效一批,继续保持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大力实施招商引资“1223”计划,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研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锁定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瞄准京津、雄安新区,紧盯长三角、珠三角,采取专班招商、驻点招商、商会招商等模式,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亩均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在提升招商规模层次上实现新突破,在构建招商平台上实现新进展,在打造比较优势上取得新成效。全年力争签约超 100 亿元项目 1 个、超 50 亿元项目 2 个、超亿元项目 20 个,签约项目总投资不低于 300 亿元。

实施“振兴”计划,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围绕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推动城乡路网、供水、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提升农村环卫保洁公司专业化和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水平,加快垃圾焚烧发电等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区垃圾分类覆盖面积达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城区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及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系。按照“五清三建一改”要求,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23个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新建农村道路10条,推进55个村街巷硬化,小街巷硬化率达到100%。开展农村改厕“回头看”,实现“应改尽改”。持续推进“3+3+5”精准防贫,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提升“消零消薄”工作质量,确保“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实施“暖心”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体系。助力企业复工复业,开展“送安全、送物资、送指导”暖心服务,建立“全天候在线服务”工作群,利用微信平台与企业进行视频通话或会议,随时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业中的实际困难。区行政审批局编制“最多跑一 次”事项目录,实现政务服务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 受理条件、申请材料等要素省市区三级统一。梳理出“马上办” 事项 302 项、“就近办”事项 14 项、“网上办”事项 50 项、“一次 办”事项 150 项。 16 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185 个社区村全部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同时统一了名称,制定了政务服务清单和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最大限度的为辖区居民提高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实施“筑城”行动,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开展信访案件“攻坚清零”行动,明确312件信访案件“1+6”包联化解责任。建立律师参与信访长效机制,完善“一委三中心”建设,创新举办信访大讲堂,开通听证员团队的听证通道,为“品质城区、幸福丛台”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目前,省市领导包联的12个信访案件已全部息诉化解。智慧信访系统覆盖全区16个乡街、30多个责任单位、220余名信访工作人员,区级领导可使用信访App跟踪信访工作全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