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谷歌海底光纜不能連接中國香港

美國對中國的“遏制”貌似想達到360度無死角的效果。

此前對中興、華為進行令人無語的打壓,最近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操作。

據環球時報報道,4月9日,美國聯邦司法部宣佈,中國電信集團美國公司在美國的經營授權,將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與執法的風險。

因此,美國聯邦司法部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出建議,吊銷並終止中國電信集團美國公司在美國提供國際通信服務的授權

發生在地上的組合拳已經讓許多企業備受牽連,現在居然連海底也不打算放過。

海底光纜的應用受到殃及

據華爾街日報4月9日報道,美國政府准許Google公司啟動連接洛杉磯與中國臺灣的太平洋高速互聯網光纜,但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為由,要求該光纜不能與中國香港連通。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項決定凸顯出中美之間越來越緊張的關係。”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司法部於4月8日宣佈該決定時表示:“允許美國和中國香港直接連通光纜存在重大風險,有可能嚴重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和執法利益。”

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表示,美國選擇中國臺灣作為連接點,主要是認為中國臺灣在美國的控制範圍之內,而連接中國香港會顧慮有中資背景企業的參與。

“中國企業在海底光纜的份額越高,美國的全球監聽計劃就會越來越難實施。”

這樣的想法可以說非常幼稚,如此行徑,著實令人感到無語。這分明是為了遏制而遏制,進而放棄市場的迷惑行為。

這條光纜也有中國企業參與制造

太平洋海底光纜項目由Google、Facebook和中國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支持,該項目原計劃在中國香港和美國洛杉磯之間鋪設1.29萬公里的海底光纜,其建設成本至少3億美元。

該項目承諾,將為太平洋兩岸的投資者提供更快的網絡連接速度,這本來也是一件利民的好事情。

作為建設者之一的中國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是正宗的中國企業,成立於1985年1月,早在1994年1月3日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目前,鵬博士擁有全球員工2.3萬人,覆蓋中國及北美210餘個城市,為1300萬家庭用戶、50萬政企客戶提供服務。

美國:谷歌海底光纜不能連接中國香港

全球迫切需要提升網速

新冠肺炎疫情仍舊在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讓員工在家辦公。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此前報道,Facebook、Google、推特、微軟等在加州設有辦事處的公司均指示員工在家辦公。

在家辦公的增多,勢必會要求各大遠程辦公應用提供商克服,用戶短期內的爆發式增長帶來的重重問題。

這也意味著,如今全球更迫切需求海底光纜來提升互聯網的傳播效率,而馬上到來的5G時代更需要高速的互聯網。

眾所周知,如今中國在通訊領域飛速發展,而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中國是全球領跑的主戰場。這個時候遏制中國海底光纜的發展,或將對全球通訊領域的發展造成衝擊。

該光纜項目意義重大

該項目本將是中國香港直接連接美國本土的唯一一條國際海底光纜項目。

該光纜的最初目標,是將美國與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菲律賓連接起來,從而使Google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公司能夠將大量信息從美國的數據中心轉移到快速發展的亞太地區中。

該光纜也將滿足電信運營商、跨國OTT企業、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大型跨國企業對中國香港至美國及跨太平洋區域高速、低成本、大容量的國際通信帶寬需求。

這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發展契機,可以帶來眾多的工作崗位,創造更多的高科技勞動價值。

如今美國拒絕此光纜與中國香港連通,對提升網絡效率的影響是非常負面的,會牽連許多為此光纜服務的企業,並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海底光纜承載大多數數據流量

海底光纜作為當代國際通信的重要手段,是全球信息通信的主要載體。作為互聯網骨幹的海底電纜,約300條就承載了全球99%的數據流量。

美國:谷歌海底光纜不能連接中國香港

海底光纜是用以設立國與國之間的電信傳輸。由於海底光纜是用絕緣外皮包裹的導線束鋪設在海底,海水可防止外界光磁波的干擾,所以海底光纜的信噪比較高。

海底光纜通信感受不到時間延遲,並且海底光纜的設計壽命為持續工作25年,而人造衛星一般在10到15年內就會燃料用盡。

Google與Facebook調整了部署

對於美國政府拒絕太平洋高速互聯網光纜與中國香港連通的行為,華爾街日報評論稱,

“這項決定可能會終結中國香港作為美國互聯網光纜首選目的地的主導地位,並危及正在進行的幾個項目,其中包括一條由Facebook公司支持的連接美國洛杉磯和中國香港的光纜,以及一個由Google支持的連接中國香港和美國關島的項目。”

美國政府批准啟用該光纜的條件是,Google應致力於亞洲的互聯站點的多樣化,包括但不僅限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

Google和Facebook已於2016年聯手建造了美國加州通往中國香港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以延續硅谷巨頭長期發展的戰略,這條光纜將更好地控制連接Google數據中心的網絡管道。

儘管美國當局拒絕授權Google和Facebook啟用該光纜,但這兩家公司及其中國的投資夥伴仍在繼續建造該光纜,目前已基本完成海底線路及陸地錨測站的建設。

今年1月,Google重新調整了部署,請求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初步允許啟用不涉及中國香港部分的光纜,而美國司法部支持Google的申請。

Google和Facebook在上週再次調整了他們的思路。Facebook支持連接菲律賓支線的建設仍在繼續,這也快速推進了Google的中國臺灣支線。

美國多次遏制中國通訊的發展

路透社表示,美國對中國在處理網絡流量方面的作用以及“潛在的間諜活動表示擔憂”。

而在去年8月,美國政府的消息人士向環球時報透露,美國對太平洋海底光纜項目的中國投資者“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及中國香港的自治狀況“存在擔憂”。

擔憂什麼?無非是美國想進一步遏制中國通訊及中國通訊企業的發展。

美國近年來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企業或涉及中國企業的通信項目。

2012年,美國眾議院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兩家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進入美國系統設備領域;

2016年,美國表示,中興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處以8.92億美元罰款;

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管制清單;

2019年5月,美國聯邦通信委會(FCC)拒絕了中國移動進入美國市場的申請;

2020年4月,美國政府將考慮撤銷授予中國電信北美分公司的營業執照... ...

這將美國封鎖中國通訊發展的行為展現得淋漓盡致。

中美間光纜減少百害無一利

4月9日,光纜會科普作者張弛表示,通過海底光纜本身盜取信息的可能性很小,從具體操作上說幾乎不可能,但將光纜中傳遞的信號轉換成信息的運營商,最可能成為洩密源。

如今,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貿易的中轉已經到了瓶頸,目前最主要的是數據流的中轉,而數據流的中轉主要依靠海底光纜,所以海底光纜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區域間合作、經濟發展都有很大促進作用。

跨境數據的流動已經是全球化最重要的一個指標,而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對自身的傷害非常大。

全球經濟體系已經出現了歷史性的變化,全球市場的主體是企業,而交易的產品並不是成品,市場關係的內涵已經不是買和賣那麼簡單,而是供應鏈連接成的複雜網絡。

全球供應鏈網絡讓國家之間、企業之間形成了相互依賴的共同體。如今,科技進步的動力不僅來自創新,也來自市場應用。

例如華為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將全球的創新、設計、製造、營銷等要素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全球科技發展的鏈條。這一強大的鏈條不屬於某一個國家,而屬於全球。

因此,美國遏制的不是中國通訊的發展,而是全球通訊的發展。中美間光纜越少,數據傳輸效率就會越低,這也會嚴重影響兩國的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和科技巨頭的業務拓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美國:谷歌海底光纜不能連接中國香港

“全球互聯網繼續分解為區域互聯網”,美國互聯網技術網站TechCrunch於4月9日報道稱,太平洋光纜項目由於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面臨多年的延誤。

如今,這條造價數億美元,已經建有連接至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部分的光纜早已建好,但至今沒有啟用。

環球時報表示,美國一直強調“國家安全”,事實上,利用通信項目盜取其他國家機密、危害其他國家安全的正是美國。

2013年10月24日,英國衛報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了35個國家和地區領導人。

其中,美國國家安全局可能已經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電話長達10餘年,而默克爾此前一直被認為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歐洲最親密的夥伴。

如今特朗普政府通過“電信小組”的審查程序,在交易結構及其運作流程上“放了一個嚴格的放大鏡”,正如美國互聯網技術網站TechCrunch 所說:“這個安靜的官僚機構挾持了美國互聯網”。(來源:雷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