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黨員幹部,從一線社區工作者身上學什麼

  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再次肯定城鄉廣大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鬥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指出“城鄉廣大社區工作者同參與社區防控的各方面人員一道,不懼風險、團結奮戰,特別是社區廣大黨員、幹部以身作則、衝鋒在前,形成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強大力量,充分彰顯了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偉力。”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疫情發生以來,全國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堅守一線,在65萬個城鄉社區從事著疫情監測、出入管理、宣傳教育、環境整治、困難幫扶等工作,夜以繼日、不辭辛勞、默默付出,悉心為群眾服務,探索出了很多群眾工作方法,展現了很好的精神風貌。榜樣就在身邊,這些社區工作者值得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

  學習他們不懼風險、團結奮戰的使命擔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大社區工作者,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又要保障老百姓日常生活,同時自身直接面臨著病毒感染的風險。組織衛生消毒、協助聯繫車輛、對進出人員進行體溫檢查、篩查居民發熱情況、給空巢老人買菜送藥……社區幹部經常都是連軸轉,任務異常繁重。數據顯示,平均6個社區工作者守護一個社區,每名社區工作者對接350名群眾。很多社區工作者都承擔著巨大壓力,也遭遇過群眾的不理解,會害怕也會焦慮,但他們沒有撂挑子,社區幹部、公安民警、物業人員、志願者等分工負責、團結協作,堅持下來了。“鋼鐵書記”王瓊拖著打了一塊鋼板、三顆鋼釘的右腿逐戶排查,一天下來從膝蓋腫到腳踝;“臨時書記”黃恆每天接聽近300個電話,因過度勞累有時不得不躺在地上跟居民聯絡……廣大社區幹部不懼風雨、堅守一線,用辛勞和汗水織就了社區的嚴密防線。

  學習他們用心用情、深入細緻的群眾工作態度。“平常可能一些社區鄰里都不認識,這次疫情讓大家凝聚成了一家人”。一位社區幹部用簡單的話語道出了疫情期間最深的感受。疫情強化了社區同居民群眾的聯繫,也鍛鍊提高了社區工作者開展群眾工作的能力。面對群眾的困難,社區工作者想盡辦法幫助解決。在武漢市江岸區六合社區,社區幹部商量好,湊了4500元,自購蔬菜免費送給轄區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藥袋小哥”豐楓為了幫居民買藥,12個小時裡,跑了12家藥店,將藥串成兩大串掛在自己的身上,揹著回來。對群眾出現的一些情緒宣洩,社區工作者抱以充分理解,進行以心換心的勸導、平等真誠的溝通,實事求是解決好實際困難,讓群眾如沐春風。這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很多居民都成了社區志願者,幫助開展工作,同社區幹部結下深厚友誼。

  學習他們勇於創新、務求實效的工作方法。面對事務繁雜、人手緊缺的現實狀況,和儘量減少面對面接觸、避免病毒交叉感染的工作要求,廣大社區工作者在工作中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探索總結了很多好的工作方法。比如,社區工作者通過微信群的方式,將居民按樓棟為單元一一建群,網格員當群主,居民代表配合管理。通過微信群及時傳遞防疫政策、生活物資發放信息,收集群眾訴求等,大群帶小群,暢通了聯絡方式。又如,在信息登記上,大部分社區都告別了一張紙、一支筆的傳統登記方式,通過掃描二維碼、微信小程序等方式進行實時錄入彙總。不僅更新快,而且數據全,方便分析追蹤。可以說,在這次抗疫中,網絡、電話、微信等信息技術,在摸排、測體溫、居民生活物資保供和數據彙總等工作中,均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也啟示我們,在基層治理中,要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更好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的作用,提高治理能力。

  學習他們連續作戰、抓實抓細的工作作風。戰疫已有2個多月,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廣大社區工作者發揚連續作戰作風,繼續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在武漢,隨著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的解除,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進出小區人員明顯增加。同時,原先的下沉幹部、志願者有序撤回,防控力量主要以物業人員、社區幹部為主。人流量大了、防控力量減少了,但社區封控管理沒有鬆勁,封控方式進一步優化。比如,嚴格進出人員管理,實行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同時進一步規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居民安全有序出行。針對無症狀感染者、復陽患者、境外輸入病例帶來的防控風險,社區工作者加大和街道、社區醫院、交通部門等的對接力度,細緻開展排查,堵住各項漏洞。在社區,打交道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面向的是一項項具體而微的工作,廣大社區幹部堅持細緻周密開展工作,努力把疫情防控風險降到最低。

  一支忠誠能幹、樂於奉獻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是我們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戰疫中展現的意志品質,創造的工作方法,是持久的、寶貴的財富,可以運用在平時的工作中,也值得每一條戰線上的黨員、幹部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