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喬喬的異想世界》在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電影剪輯6項大獎提名,最終獲得92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一提起二戰時的德國納粹,人們首先想到的詞兒就是殘暴、冷酷、悲慘,而《喬喬的異想世界》這部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卻想用一種喜劇的形式,展示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包容。

不得不說,它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它用一個孩子的視角去觀察戰爭,就少了很多殘酷的場景,電影中很多的畫面充滿的綠色的生機,同時也沒有漫天的故意抒情,不會讓你感覺特別的“做作”。

影片中的小男孩喬喬是一個希特勒青年團的積極分子,他的夢想是可以當希特勒的私人警衛,甚至自己假想出了一個朋友希特勒,給他提供建議幫他應付生活中的困境。

孩子找了一個絕頂的壞人當偶像,併為此加入了一個壞人的社團,一心想要為了壞人做事,甚至非常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生命。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我們從父母的角度去看,還有比這個更壞的境況嗎?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呢?給他講道理,灌輸正確的理念?還是對他錯誤的行為進行懲罰?或者把他關禁閉不讓出門?

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不僅不能夠改變他的行為,反而很可能激起他的叛逆心理,從而變本加厲的跟你進行對抗。

其實,要想把孩子從錯誤的道路上拉回來,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作這些行為的原因,孩子之所以會把壞人當朋友,想要融入壞人的集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歸屬感“。

01

歸屬感,是孩子時期的重要基礎需求


我們人類是習慣群居的,尤其是在古代工具不發達的時候,人類個體的力量非常薄弱,無法跟猛獸直接對抗,只有大家一起合力,才能夠增加生存的機率。如果一個人不能被一個群體所接受,就意味著隨時面臨生存危機。

於是這種融入群體的需求就深埋在了我們的基因裡面,幾乎所有的人都害怕孤獨、寂寞,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歸屬於某一個群體,比如家庭、學校、公司等等。我們在群體中能夠得到溫暖,獲得安全感。

孩子小的時候,他的歸屬感來自於父母的接納,而等他長大以後,同伴的認可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對於同伴的“歸屬感“甚至比吃飯、睡覺、安全、道德這些基本需求還要重要。

同事的兒子去年上了初中,就非要讓父母給買個蘋果手機,理由是,別的同學都在用蘋果手機。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第一個感覺是,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但實際上,孩子之所以提這樣的要求,就是想要融入到同學中,獲得歸屬感。

很多孩子在學校裡面做的一些“壞事“,比如一起去欺負別的孩子,比如跟同學一起翹課去打遊戲,甚至為了討好某個團體去偷東西,就是因為他特別在乎能夠被別人接納,能夠在這樣的群體裡跟別人”稱兄道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歸屬感是孩子社會性發展中的重要情感,它是心理上的安全感,能夠給孩子帶來舒適感和愉悅的感覺。

02

為了獲得歸屬感,孩子可能會有哪些不良行為


一個孩子為了獲得一個群體的認可,獲得歸屬感,可能會做出很多的不良行為,比如尋求過度關注、自暴自棄、頂撞父母、或者說謊。

  • 尋求過度關注

一個歸屬感缺失的孩子,又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可,他就會想辦法去做一些過激的行為來尋求過度關注。

影片中的喬喬參加了青年團訓練,被要求殺死一隻兔子,喬喬因為心軟下不去手,結果被訓練隊的成員集體嘲笑是膽小鬼,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喬喬兔“。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傷心的喬喬找他假想出來的朋友希特勒幫忙,在希特勒的幫助(慫恿)下,喬喬決定回到訓練隊,讓訓練隊的成員看看他的厲害,他跑回去的時候,教練正在教隊員扔手榴彈,喬喬一把從教練手中搶過手榴彈,成功的……把自己給炸傷了。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孩子為了得到別人的關注,也非常有可能去做一些錯誤的行為,比如故意去犯錯,來引起別人的注意,甚至真的有可能會傷害自己。

  • 自暴自棄

一個不能夠正常獲得歸屬感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自暴自棄,他會對生活失去信心,覺得自己是不可能會受到別人喜歡的,於是便不想再努力。

喬喬把自己炸傷的後果,是腿受傷不能正常走路,而且臉部留下了一塊傷疤。喬喬因此內心變得極度不自信,常常暴露出自暴自棄的想法。

他知道自己以前的理想再不可能實現了,甚至不想出門去到街上,因為他覺得他現在的樣子很蠢,別人會盯著他看,然後笑話他的樣子。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 頂撞

一個感覺到歸屬感缺失的孩子,他的自尊心會變得非常的強烈,當自己的行為遭到別人的質疑或反對的時候,他的情緒會變得非常激烈,本能的去頂撞對方,來證明自己才是對的,別人之所以對自己進行指責,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不瞭解。

影片中,媽媽說起戰爭局勢的變化,德國正在敗退,這一個消息刺激到了喬喬,因為這與他之前相信的事情相違背,於是他當即跟媽媽拍桌子抗議。還直接跟媽媽說,媽媽根本不懂他,要是爸爸在的話就好了。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 說謊

渴望歸屬感的孩子會有非常嚴重的不安全感,尤其是當他在某個人那裡獲得歸屬感的時候,他會很害怕這個人離開,於是在這種恐懼感的背景下,他就很可能會做出一些不良行為來維持自己的安全感,比如說謊。

喬喬的媽媽在家裡藏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是喬喬姐姐的好朋友,但是她是一個猶太人。在不斷的相處中,喬喬喜歡上了這個姐姐愛莎,當她得知這個姐姐有個男朋友之後,便自己編造了男朋友的信,來欺騙愛莎,告訴她男朋友不要她了。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03

給孩子安全感的5個方法

怎麼樣才能夠給孩子製造歸屬感呢,我們來看一下電影中,面對喬喬的種種不良行為,媽媽和愛莎又是如何做的。

  • 001 反映對方的情感

當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我們首先不是想著去批評他,去改變他的行為,而是首先知道他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孩子的不良行為只是在表達他背後真實的需要。

喬喬一直把自己當作“納粹”,並假裝“兇狠”地去跟愛莎相處,但是愛莎知道這些行為只是他想要被團隊接納,尋求歸屬感的表現。

愛莎說,你不是納粹,喬喬。你是個喜歡穿可笑制服,想要被接納的十歲小孩。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愛莎的理解讓喬喬非常開心,之前他曾經問媽媽什麼是愛,媽媽告訴他,愛就是肚子裡有很多蝴蝶在飛舞,喬喬聽完愛莎這段話之後,真的感受到了內心蝴蝶飛舞的感覺。這就是尊重孩子感覺的力量。

  • 002 讓孩子知道行為的邊界


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我們作為父母可能不能夠直接強制的去改變,但是要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錯的,哪些是對的,以及行為的邊界是什麼。

喬喬在飯桌上頂撞媽媽,衝媽媽發火之後,媽媽隨即角度扮演成喬喬的爸爸,用這種戲劇的方式告訴喬喬:不準用這種口氣對你媽媽說話。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 003 正確的向孩子道歉


父母也是個有情緒的人,難免會對孩子發火,或者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做錯的時候,要及時的跟孩子道歉。

道歉也是有方式方法的,很多父母覺得跟孩子道歉是一個丟臉的事情,他們會說:好啦,這次就算是媽媽不對。

這種敷衍的道歉方式根本不會得到孩子的認可,孩子反而會覺得,作為父母即使做錯了事情也可以不用真心的道歉,所以等到我有了“權力”,我也就不用道歉了。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父母在道歉的時候,不僅要真心表達自己的歉意,還要說出自己哪裡做錯了,最重要的,要提出後面的改進方法,這樣才能夠啟發孩子,犯錯並不可怕,我們要勇於承認錯誤,並從中學習到新的知識。

  • 004 製造一些親密行為

跟孩子約定一些只有你們兩個人懂的親密行為,或者分享一些只有你們兩個人知道的小秘密,非常有助於跟孩子建立歸屬感。

比如,跟孩子約定一些暗號,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個口號,當你們說出這個暗號的時候,就表達了一種只有你們知道的信息。這樣孩子會覺得你們之間是有跟別人不一樣的連接的,他就會感覺安全和喜悅。

影片中,喬喬的媽媽會跟喬喬做一個眨眼的動作,就是一隻眼睛睜著,一隻眼睛閉著的動作。喬喬媽媽會認真的教他,怎麼樣能夠做好這個動作,並對他的進步表達鼓勵。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外面戰火紛飛的環境下,這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定能夠給喬喬帶來很多的安心和平靜。

  • 005 跟孩子分享愛與美好

這一條看起來很虛,不好操作,但其實它是最重要的一條。

孩子缺乏安全感,往往是因為他內心中缺少對於愛和美好事物的感知。

在孩子一心想加入希特勒青年團,媽媽知道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時,並沒有直接去反駁孩子,想要去說服孩子,而是不斷地去給孩子展示美好的東西。

他們會一起去河邊散步,告訴孩子這裡是以前情侶們經常約會的地方,告訴孩子什麼是愛。他會跟孩子惡作劇,把孩子的鞋帶系在一起,讓他摔跤。他也會請孩子跟他一起跳舞,感受音樂和舞蹈。

媽媽會跟兒子穿同款的睡衣,也會在孩子不願意上街的時候,跟孩子以遊戲的心態去外面“探險”。

《喬喬的異想世界》啟示:孩子把大壞人當偶像,父母該怎麼辦?


影片中,喬喬跟媽媽在一起的畫面總是顯得那麼的美好和溫馨。媽媽獨自在外面做著非常危險的工作,她身處在當時納粹統治的德國,但一直心存美好的嚮往,努力把這些愛與美好的信念傳遞給孩子。

04 總結

今天,我們從《喬喬的異想世界》這部電影出發,分析了歸屬感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增進孩子歸屬感的行為,除了反映孩子的情感,讓孩子知道行為的邊界,正確的向孩子道歉,製造一些親密行為以外,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最後,以影片最後的那首詩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屬,就像影片宣傳海報中說的,治癒殘酷世界,唯有愛與包容。願所有的孩子,擁有愛與包容。

Let Everything Happen to You

Beauty or Terror

Just Keep Going

No Feeling is Final

不妨讓一切發生

美好或可懼

繼續走下去

總有新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