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消費引領新供給 等著“菜籃子”來敲門

河南新消費引領新供給 等著“菜籃子”來敲門

4月13日,大河速遞工作人員正在往貨車上搬運商品。(記者 聶冬晗 攝)

開欄的話

在國際環境複雜、外部需求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內部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尤為明顯。

近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多措並舉激活消費市場。結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及河南具體落實情況,本報今起開設專欄“新消費引領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從商業平臺、旅遊景區、製造企業、培訓項目、市場環境等方面切入,剖析一個個供需兩端的實體,記錄它們如何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需求釋放出來,推動消費和供給之間形成良性循環,為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活力。

家住鄭州市西里路55號院的李楠萍近日突然意識到,自打今年年初起,自己買菜的習慣改變了。

“中午想給孩子做個鮮蝦粉絲煲,順便再買一棵西藍花。”4月13日清晨,李楠萍打開微信,點擊“大河鮮生”小程序,進入“線上商城”,快速選擇了幾件商品後便提交了訂單。3小時後,負責李楠萍家社區的大河送報員嚴愛霞,拎著食材敲響了李楠萍家的門。

李楠萍的這種買菜習慣是在疫情期間養成的。在鄭州,以“品質鮮生活”為主打的“大河鮮生”已經走入越來越多市民的生活中,成為老百姓的“網上菜籃子”。尤其在疫情期間,“減少外出,無接觸配送”的特點,讓“大河鮮生”的蔬菜集裝箱上線即售罄,常常不到1小時,數千個集裝箱就被搶空。“後疫情時代”,由於免配送費,不少用戶甚至曾一天點過三四次外送,讓嚴愛霞們“快跑斷腿兒”,他們“忙併快樂著”。大河速遞公司董事長王澤遠說:“快節奏的上班族、不想動的懶人族、要求高的吃貨族,我們希望‘大河鮮生’成為他們生活裡離不開的‘菜籃子’。”

臨近晚上下班的時候,正是“大河鮮生”供應鏈環節最繁忙的時候。位於鄭州經開區的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印務中心,50餘輛冷鏈物流車輛穿梭進出,這裡是“大河鮮生”的中心倉庫。貨架上,菜心、四季豆等來自全省各地的特色原產地蔬菜鮮活水靈,工人們忙著檢測、挑揀、打包、裝箱,分門別類包裝好的蔬菜次日將由“大河鮮生”速遞員送往千家萬戶。

“‘大河鮮生’有兩個特點:其一,從‘田間地頭’到‘百姓舌尖’,24小時送達。像綠葉菜即使當天沒有售罄,也不會出現在次日的配送箱裡。其二,無論集團客戶還是個人客戶,既可選擇‘標準套餐’,也可選擇‘私人訂製’,以順應消費者個性化的消費趨勢。”大河速遞公司副總經理王世偉說。

“大河鮮生”的400餘名速遞員,都是工齡20年左右的大河送報員,在群眾中有良好的口碑。“我們每個人都是客戶經理。”嚴愛霞說。據悉,她所負責的片區微信客戶群,日活躍用戶數量有200餘人。“客戶需要什麼生鮮,我們就提供什麼生鮮;需要什麼時候配送,就什麼時候配送。”

“私人訂製”的消費模式和“生活管家”的消費場景正激發客戶更大的購買慾。以“大河鮮生”“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為主的生鮮電商平臺,則希望通過產品和服務打動消費者,讓消費者被壓抑的需求得到釋放。“零售業直呼‘難’的2月份,‘大河鮮生’蔬菜日均配送量增長了8倍,平臺粉絲量達到400萬人。”王澤遠說。

省網絡營銷協會常務副會長葉進表示:“消費市場正在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而逐步恢復,生鮮電商們對各自的特點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接下來的發力重點在於如何揚長避短,用更加實惠的商品和便利的配送服務,來留住和吸引更多用戶。”

對於李楠萍等消費者而言,未來無論是拎著菜籃子去買菜,還是等著“菜籃子”來敲門,他們只有一個原則:誰能高質量滿足自己的需求,就選擇誰。(記者 欒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