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哈爾濱暨全國公交公司公開信:拒絕陋習,開窗通風,利於抗疫


哈爾濱暨全國公交公司有關負責同志你好:

我是哈爾濱一名乘客,出於疫情防範的考慮,對很多乘客不開窗通風的做法提一下建議。

疫情當前,鍾南山等專家一再忠告人們採取諸多保護措施,其中包括勤通風,保持室內及封閉空間的空氣通暢清新,減少病毒侵害。眼下哈爾濱已經臨近春暖花開、氣候宜人的季節,但乘客們大多不習慣打開車窗通風,被病毒侵害的幾率大大增加,令人憂心。

具體而言,在人群聚集的車廂裡,絕大多數乘客都習慣於把車窗關閉著乘車,致使空氣汙濁,甚至悶熱難耐。如果是颳風下雨的涼爽天氣,車窗更是關得嚴嚴實實,車廂裡悶熱潮溼,氣味混濁。這早就是公交車帶給人們的特殊感受。這種情況哈爾濱普遍存在,出差時也常常看到外省市公交車也是如此。

在公交事業遠沒有現在先進規範的年代,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在開關脫落的車窗上,露出兩個安裝開關的圓孔,但會被乘客用紙團塞住,堵住風的侵入,由此可見乘客們對風是如何敏感,但卻對車廂裡複雜難聞的氣味兒無知無覺,泰然處之。

有時乘車時間較長,越發難以忍受車廂裡的氣味兒,我就請臨窗而坐的乘客打開車窗通通風,得到的不是沉默就是白眼。有時自己坐在車窗旁邊,就把車窗打開一點通通風,也常常引發旁邊或身後的乘客不滿甚至怨懟。

勤洗手、常通風是小學生都明白的衛生常識,為什麼以成年人為主的龐大乘客群體會如此麻木無知?

在疫情爆發以前,每逢陽光明媚的天氣,卻常常看見女士們不是手撐遮陽傘,就是頭戴遮陽帽、臉上蒙著口罩、胳膊上戴著防曬套袖。陽光是生命健康的必須品,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但為數不少的人們無視健康常識,以並非科學甚至愚昧的習慣取代有益於健康的生活方式:怕風、怕光,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病、心理病。身體缺乏足夠陽光照射而導致的病症已經很常見,其中女士佔多數。這也從另一個方面佐證了人們不習慣打開車窗通通風的社會原因。

抗疫時期,其實就是改變個人習慣,順應一系列的抗疫要求的時期。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生命負責無比重。任何個人都要順應這一大勢,而絕不是相反。也就是說,如果說在疫情之前關閉車窗乘車僅僅屬於一種個人習慣,對周圍的人不會產生嚴重影響。但是在病毒肆虐的當前,乘車時仍然習慣於關閉車窗,無視專家們的忠告,就是一種害人害己,與抗疫相牴觸的行為了。

日前我曾發表了一篇如此觀點的小文,提倡乘客們打開車窗勤通通風。但是之後思考再三,認識到習慣的養成絕不是三天兩天,習慣的改變也同樣不是一篇小文就可以立竿見影。但疫情仍然嚴峻的當下,封閉的車廂裡發生感染的可能性不可忽視,況且之前已經發生過車廂感染的病例。因此呼籲哈爾濱和全國的公交公司,應儘快採取必要措施,要求廣大乘客打開車窗通通風,小事不小,利己、利人、利國。為了抗疫,公交公司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車廂裡每天都消毒等等,但打開車窗通通風的意義絕不在車廂消毒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