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深化村寺同步治理推进“强村带寺”治理模式

着力打造“村寺并联治理”升级版

玉树深化村寺同步治理推进“强村带寺”治理模式  

10年,是历史指针的跨度,是艰苦奋斗的征程。1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海新玉树建设和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40.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9.8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010元增加到35167元,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419元增长到9138元。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2019年的5200元以上,全州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目标。三江源生态保护取得可喜成绩,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3.2%提高到了2019年的3.97%,2010年至2019年累计实施荒漠化和黑土滩治理面积464.73万亩,1.8万人走上生态公益性岗位,玉树市于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随着灾后重建任务完成,玉树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015年在全州实施“村寺并联治理”,2018年又着手打造“村寺并联治理”升级版,推进“强村带寺”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青海特色、藏区特点的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多年来,玉树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一以贯之推进村社和寺院同步治理,并且不断深化这项工作,基层社会治理从探索、巩固阶段发展到现在的提档升级阶段,为全州巩固和发展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说。

因地制宜 治理创新  

玉树藏族自治州现有258个村(社)、247座宗教寺院(活动点),基本上一个村(社)一座寺;僧尼2.3万人,超过全省僧尼总量的半数;总人口41万余人,其中藏族占98.53%;许多群众信仰藏传佛教,寺庙对社会和群众的影响深远而厚重。  

对此,玉树州委清醒地认识到,村社和寺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细胞,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对村社和寺院同步治理,做到寺院和村社同等对待、僧尼和村民一视同仁,才能达到基层社会治理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5年6月,玉树实施“村寺并联治理”,下发《关于开展村寺并联治理的意见》,将全州村寺依据地域分布、僧俗习惯和教派源流捆绑起来,全面实施“治理整顿并联、宣传教育并联、班子建设并联、民生普惠并联、社会治安并联、解决问题并联、责任义务并联、考核奖励并联”的八大并联机制。  安冲乡是玉树州玉树市寺院最多的一个乡镇,有的村甚至是一社一寺。 

 “以前结拉村就比较典型,村子和寺院关系紧张,矛盾纠纷也多。”安冲乡党委书记李从宏说,玉树市将结拉村确定为“村寺并联治理”试点后,从全市抽调近百名“双语骨干”,进驻结拉村和寺院开展工作,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宣传教育、民生工程、教育惩戒、考核奖惩六个方面入手,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坚持重心下移,形成了“属地管理、配合协同、群众参与、民生改善、法治保障”的村寺并治工作格局。  

如今,结拉村“两委”班子结构更趋合理,群众满意度持续升高,存在的突出不稳定因素、村寺长期矛盾纠纷、宗族势力干预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村寺并联治理’开创了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实施3年来,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大大提升。”玉树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雷文昇介绍,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动“村寺并联”向“强村带寺”升级,下发《实施强村带寺“双十”行动打造“村寺并联治理”升级版方案》,明确了“双十”行动的具体内容、目标任务和责任部门。  据了解,“强村”十项行动包括:实施“七个好”乡村党组织全面达标升级行动,实施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服务基层“联村帮村带支部”行动,大力开展“法制政策科技”宣讲团(月)行动,实施“一名党员一面旗”亮身份当模范树形象行动,实施“五星级文明户”和村社“六无”创建行动等。“带寺”十项行动包括,持续实施寺院僧尼“双模范”创建评比行动,实施宗教教职人员大轮训行动,实施寺管干部队伍强化提升行动,实施寺院僧尼法治宣传教育行动,实施寺院“三种管理模式”行动,实施寺院规范化、法治化建设行动等。

党建引领 法德并举 

 几年前的治多县立新乡扎西村,村里组织涣散,人心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村两委无心顾及发展,草山纠纷频发,邻里矛盾突出,扎西村一直戴着问题和贫困的帽子。 

 “换届选举之后,村里推选出思想好、有担当、有威望的人组成了新的‘两委’班子。”立新乡党委书记才仁松保说,乡里及时成立了村寺并联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扎西村矛盾纠纷多的实际,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充分发挥网格长和中心户长的作用,努力把维稳隐患消灭在萌芽当中,“现在村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里环境逐步改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少”。 

 党建引领是扎西村脱胎换骨的关键,也是玉树推进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多年来,玉树在“抓支部、活支部、强支部”上下功夫,实现了组织、服务、信息“三张网”在基层全覆盖。 

 玉树州把党支部建在网格、楼院、马背,把党组织延伸到社会神经的末梢和终端,成立了州、县“三基”干部学院,目前已有166名后备干部充实到村(社)“两委”班子,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同时,市县、乡镇、村社和网格分别建成治理服务中心、分中心、工作站和单元四级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和村民共同参与的农牧区党组织服务网络,强化了村(社)党组织在社会治理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为加强信息沟通,玉树开通了州级党政领导与村(社)党支部书记、寺院寺管会主任信息网络双向平台——“玉树先锋”,并且深入推进“智慧玉树”建设,横向上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联调互动,纵向上面向社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雷文昇说,在党建引领下,玉树州坚持德法并举,不断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思想自觉。一方面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危害政治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以及向境外传递有害信息、引发恶意炒作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宗教、宗族势力向基层政权渗透,依法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 

 另一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教育干部群众树牢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唱响感恩教育主旋律,大张旗鼓地宣传“全国最美奋斗者”格扎、尼都它生一宗四代等感恩先进典型。深入挖掘、广泛宣传文成公主进藏和玉树“藏汉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全州上下大力开展“玉树好人”评选活动,评选出爱国爱教模范僧侣昂卡江才、助人为乐模范村民尕拉旺扎等16名“玉树好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力量下沉 惠民聚心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是玉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玉树广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一职九联”等工作模式,目前全州37名州级领导干部、420名县级干部下沉乡(镇)、村(社)担任“第一书记”,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和感情。 

 州、县、乡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主动沉下去,排风险、找矛盾,积极协调化解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草山地界、资源管理和宗教领域等方面存在的重大矛盾纠纷。采取“把服务交给政府、把管理交给群众、把价格交给市场”等改革举措,有效化解了虫草采挖中存在的重大矛盾隐患。村社“两委”班子就近、及时调解处理婚姻、邻里纠纷等一般性矛盾,做到矛盾不激化、不上交。  

针对农牧区人口呈“候鸟式”流动的特点,玉树把生产点、定居点纳入网格化管理,把辖区内寺院、学校、企业等纳入专属网格,开展针对性服务,设立村民事务“代办点”,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为群众办事2650件。  

同时,玉树把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作为最紧迫工作任务,大力推进各项惠民工程。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全州88%的村实现“破零”,扭转了村社无条件干事困境,提升了村社在村民中的号召力。通过“一对一”“多对一”方式,党员与重点人员贫困户结对认亲,由“一次帮”变为“长期帮”,提升了对重点人员群体的教育稳控效果。稳步实施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和危房改造、寺院公共服务等“六项工程”,让寺院和僧尼真正懂得惠从何来、恩向谁报。 

 据了解,“强村带寺”行动实施一年多来,构建了“党建引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民生改善、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项工作荣获了青海省改革创新奖。  

谈及今后工作,雷文昇表示,将继续深化村寺同步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