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3年,我摔了無數跟頭,換來這5條教訓。


當媽3年,我摔了無數跟頭,換來這5條教訓。

作者:甘北. 來源ID:ganbei1990

心理諮詢師李松蔚曾說過,很多父母喜歡參照書本育兒,一旦孩子的行為,跟書本描述得不一樣,第一念頭就是質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出了問題?

第一次當媽,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

別的孩子都會說話了,怎麼我家的還不會?

別的孩子都會走路了,我家的還不會爬?

別的孩子都會背唐詩了,我家的連搭積木都不會……

每到這些時刻,就恨不得揠苗助長,把所有技能一天之內灌輸給他。

而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表。

有些小朋友一歲就會說話,有些小朋友兩歲還不會叫媽媽,只要生理上是健康的,遲一點,早一點,都沒有關係的。

跟孩子一起自然成長,是我當媽3年收穫的最大經驗和教訓。

育兒貼士1

耐心等待孩子學會每一個生活技能

我家咕咕不到8個月就會爬了,可是爬了幾個月,再沒有別的動靜。

不願意練習站立,更走不起來,成天就歡快地趴在地上,從房間這頭爬到那頭。

我們諮詢了醫生,醫生說骨頭髮育是健康的,讓我們耐心等待。

但眼看同齡的孩子,都已經健步如飛了,當媽的哪有不著急的?

直到有一天,咕咕又像往常一樣,在地板上爬來爬起,我拿一個玩具在前面逗他,他竟突然扶著沙發站起來了,定了定神,就顫顫巍巍地朝我走來!

他跳過了站立這一步驟,直接學會了走路!

直到如今,咕咕快三歲了,早已健步如飛,回想起當初的焦慮,不禁釋懷一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表,他可能說話遲,也可能走路慢,他可能學了大半年,都不會穿襪子,五歲了依舊不敢一個人睡,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生漫長几十年,不必非急在前幾年,學會所有技能的。

當媽3年,我摔了無數跟頭,換來這5條教訓。


育兒貼士2

給予孩子機會去歷練和體驗

小區樓下有個沙池,咕咕從小就愛在沙池玩。

剛開始那會,我總是提心吊膽,生怕他摔倒,生怕他弄髒衣服,總是在一旁不斷提醒。

尤其是別的小朋友一起加入,生怕他們會往彼此眼睛裡揚沙……

但很快我就發現,擔心是多餘的。孩子們一起玩耍,簡直其樂無窮。

向來害羞的咕咕,竟學會了跟小夥伴配合,一個用鏟子鏟沙,一個開“卡車”去裝運,然後兩個小朋友一起卸貨,樂得哈哈大笑。

甚至他第一次學會分享玩具,都是在沙池中完成的……

相比於孩子的快樂體驗,衣服髒了,摔了一跤,這些小事又算得了什麼呢?

給他成長和歷練的機會,因為他遲早有一天,要融入這個世界啊。

當媽3年,我摔了無數跟頭,換來這5條教訓。

育兒貼士3

有效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

我平時的工作很忙,而且沒有下班時間,一天到晚都必須保持手機暢通。

所以,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每隔幾分鐘,必定要看一次手機,確認有沒有漏掉信息。

長期以往,我漸漸發現,咕咕對手機有一股莫名的敵意。

他會故意把我的手機藏起來,放到床底下,看到我拿起手機,就會哇哇大叫,甚至會直接表達抗議:“媽媽,我不跟你玩了,我要去找外婆。”

我這才意識到,孩子雖然小,但什麼都懂。

他需要的陪伴,是全身心的關注,希望媽媽能看著他,聽他說話,陪他玩遊戲,而不是呆呆坐在一旁,幹自己的事情。

後來,我們家訂了一條規矩,只要孩子在身邊,就不能把手機拿出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當然無法每分鐘都陪伴他,但或許,我能保證陪伴在他身邊的每一分鐘,都是專注的、有效的。


育兒貼士4

做孩子的朋友,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

有一段時間,咕咕很喜歡丟東西,看到什麼都往地上扔,還樂得哈哈大笑。

我很生氣,一遍遍命令他撿起來,他卻總跟我對著幹,要麼就哇哇大哭,要麼就犟著不動。

幾次對抗無果,我只能另覓方法,嘗試笑著跟他說:“哇,地上好多玩具哦,你幫媽媽一起來整理好不好。”

這一次,他竟然非常樂意,屁顛屁顛抱了個收納箱過來,跟我一起撿地上的玩具。

後來我發現這個方法簡直是萬金油,幾乎適用於所有場景。

他不肯睡覺,我說:“爸爸睡不著,我們哄哄他好嗎?”

咕咕聽完,馬上就鑽進了被窩,像模像樣地哄起了三十幾歲的老父親。

他不肯走路,我說:“媽媽迷路了,你牽住媽媽好嗎?”

他竟真的就乖乖牽住我,生怕我走丟了似的……

或許,愛是需要,愛也是被需要。

孩子同樣渴望被肯定,渴望能成為大人的朋友,渴望擁有更平等的身份,跟爸爸媽媽去分享愛和快樂。


育兒貼士5

互相理解,關心孩子成長的需求和喜好

當媽的都知道,育兒界有一個“可怕的兩歲半”理論。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萌生出或多或少的叛逆和強迫症。

比如,餅乾必須吃完整的,只要稍微碎了一個角,他就不要了;出門一定要自己關門,如果大人把門關了,他會要求把門打開,自己再來一次……

我家咕咕在這段時期,甚至連玩具必須是自己選的,別人給他買的,他看一眼就不要了。哪怕是同一個玩具,也只能接受自己從店裡抱回來的……

剛開始,我以為這是他的犟脾氣。

後來跟其他寶媽交流,才發現是寶寶的成長必經之路——他開始有自主意識了。

他渴望被尊重,也希望能做出一些自己的選擇,他希望媽媽能理解他,尊重他的需求和喜好,而不是為他擅作主張,把他當做一個“三歲孩子”看待。

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喜好,就像很多年後,孩子也終將需要時間和耐心,來理解我們的衰老和落伍。

尊重孩子的成長天性慢慢來,放下過度的焦慮和緊張,靜候孩子自然成長的驚喜;

而這一切最關鍵所在,是要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走進孩子嚮往的自然世界,一起學習,一起勇敢,一起邂逅成長的喜悅!

但願我也恰好是他喜歡的媽媽,溫柔,慈愛,不吝耐心,永遠對他懷有包容和尊重,給予他更大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他在成長,我也在成長。

希望漫長的餘生,我們都能“一起,自然成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