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為了“國之重器”興師動眾,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中記載了“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這樣一則故事,今天讀起來,還是讓人頗為玩味。

九鼎,是周王朝的重寶。鼎是周王朝的最高禮器,取“定鼎天下”之意,為國之重器,是周王朝合法統治的象徵。

齊王為了“國之重器”興師動眾,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東周年間,秦王發兵威脅東周,向東周君王索要九鼎。東周君王很憂慮地對朝臣顏率說了這事。顏率說,君王不必擔心,臣這就去向東邊的齊國借兵。

顏率到了齊國,對齊王說,秦王暴虐無道,打算舉兵向東威脅周君,索要九鼎。我們君臣一致認為,與其把九鼎送給暴秦,還不如送給貴國。挽救面臨危亡的國家,能獲得好名聲;得到九鼎,也能獲得豐厚的利益。希望大王考慮這件事。

齊王非常高興,派遣五萬大軍前往救援東周。秦兵果然撤退了。

齊王為了“國之重器”興師動眾,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事後,齊王向周君索要九鼎。周君又為這事憂心忡忡。顏率對周君說,君王不要擔憂,請允許臣去齊國解決這件事。

顏率再次來到齊國,對齊王說,多虧齊王出兵解圍,我們君臣心甘情願把九鼎獻給大王,但不知道貴國要經由哪條路把九鼎運回齊國?

齊王說,寡人打算從梁國借道,把九鼎運回來。顏率說,大王不可,梁國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們謀劃已久了。九鼎一旦進入梁國,就出不來了。

齊王又說,那麼寡人就借道於楚國。顏率回答道,也不可以,楚國君臣為了得到九鼎,也已經謀劃很久了。假如九鼎進入楚國,也絕對不會再運出來。

齊王不耐煩地說,那麼寡人究竟從什麼地方才能把九鼎運到齊國呢?顏率說,九鼎可不是瓶瓶罐罐,當初周武王伐殷紂得到九鼎之後,為了運送一個鼎,就動用九萬人,運送九鼎,需要九九八十一萬人。即使大王有這麼多人,又能從哪條路把九鼎運回齊國呢?所以臣私下裡一直在為大王擔憂呢。

齊王有些動怒地說,你幾次來齊國,說來說去還是不想把九鼎給寡人。顏率說,臣不敢欺瞞貴國,只要大王能決定從哪條路搬運,我東周君臣隨時準備遷移九鼎。

齊王想了想,儘管不甘心,也只能作罷了。

齊王為了“國之重器”興師動眾,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到這則故事,我們一方面歎服顏率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空手套白狼”的機智。另一方面,也唏噓齊王為了不切實際的利益,興師動眾,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一是到手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二是在不切實際的巨大利益面前,人們經常會被矇蔽雙眼,作出錯誤的判斷。我們應當引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