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賞月、泛舟、觀花,春遊中無限幽美的情趣

《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綦毋潛(公元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省贛州)人,唐朝著名詩人。唐開元十四年進士及第,初授官宜壽(今陝西周至)尉,後遷右拾遺,最終官至著作郎。

綦毋潛是唐代江西最有名的詩人,與當時許多著名詩人如:王維、張九齡、孟浩然、韋應物等有密切的交往,他的詩清麗優雅,色彩鮮明,喜歡寫方外之情和山林孤寂之境,流露出追慕隱逸之意。王維曾寫詩讚美他的隱逸情懷,時人也認為他的詩風和王維很接近。

潛,字孝通,荊南人。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及第。授宜壽尉,遷右拾遺,入集賢院待制,復授校書,終著作郎。與李端同時。詩調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寫方外之情,歷代未有。荊南分野,數百年來,獨秀斯人。後見兵亂,官況日惡,掛冠歸隱江東別業。王維有詩送之,曰:“明時久不達,棄置與君同。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一時文士鹹賦詩祖餞,甚榮。——《唐才子傳》

安史之亂後他選擇歸隱,但卻未歸故里,而是遊歷江淮一帶,其足跡幾乎遍及江淮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這首描寫春遊風光的詩就是作於此時。


《春泛若耶溪》——賞月、泛舟、觀花,春遊中無限幽美的情趣

解詩:這首五言古體詩描寫的是詩人在春天的夜晚,泛舟春溪,賞月、觀花的情景。從《春泛若耶溪》的題目可以看出春遊的時間和地點,時間是春天,地點是若耶溪。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相傳是西施臨溪浣紗之處,當地山清水秀,溪水清澈明亮,宛如明鏡。

我尋幽探勝的心意沒有定止,隨著一路看見的景色生髮不已。晚風吹送我的行舟,沿著開滿鮮花的河岸蕩入溪口。星夜又轉過西邊的山嶺,隔山仰望天上的南鬥。潭底升起溶溶的煙霧,林中月亮彷彿低落在行舟的背後。世事何等地紛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隱居的釣叟。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我尋幽探勝的心意不曾停止,此次春遊任憑輕舟盪漾,隨波逐流。“幽意”,是一個人獨處,悠閒自得,探幽尋勝的意趣。正是這種連綿不斷產生的意趣,引導詩人探幽尋勝,任輕舟順水自流,詩人在在這裡流露出一種隨遇而安的情緒。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晚風輕撫吹送著輕舟,沿著開滿鮮花的溪岸蕩入溪口,恍如進入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晚”字寫明瞭泛舟的時間,“溪口”寫出了賞玩的地點,“花路”描寫了沿岸的風景。詩人隨意又細緻的用語言描繪了一幅春遊泛舟的清幽風景畫。


《春泛若耶溪》——賞月、泛舟、觀花,春遊中無限幽美的情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星夜又轉過西邊的山嶺,隔山仰望天上的南鬥。“際夜”,是整個夜晚,說明遊玩時間很長久。“西壑”,是溪口後輕舟所達的新的景點,詩人遊興濃厚,流連於美景之中,不覺忘了時間,當抬頭遙望南鬥星宿,發覺已經隔了幾重山了。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潭底升起溶溶的煙霧,林中月亮彷彿低落在行舟的背後。“潭煙”,是溪上的水霧;“溶溶”,是形容月色下水霧升騰的樣子,而“飛”字把清澈的溪水,飄蕩的水霧,明亮的月光全部串聯起來,使人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幅水墨風格的夜月泛舟的畫面。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世事何等地紛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隱居的釣叟。“持竿叟”,寫的是嚴子陵富春江隱居垂釣的典故,表明詩人有同樣隱居避世,追慕“隱士”的心態。最後二句詩人抒發自己的感慨,由清幽的春夜美景聯想到俗世的喧鬧,很明顯詩人選擇了在清幽寂靜的美景中過隱居避世的生活。


《春泛若耶溪》——賞月、泛舟、觀花,春遊中無限幽美的情趣

詩人以超脫出世的思想,借春溪、月夜、泛舟、花路等景物,創造了一種幽美、恬靜、孤寂而又迷濛的意境。這意境即是靜的,也是美的,同時更是包含著詩人追求和滿足的心情。這首五言古詩語言清麗,意境深邃,是一首以景物寄託情志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