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以後的農業文化是如何由盛到衰呢?漢代農業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客觀看問題:內容很精彩,解讀很走心,我就是我,一樣的煙火,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悠久且豐富,接下來我將會陪伴你一一去咀嚼。

《漢代農業》這本書講述了早期的農業形成是通過什麼樣的環境來促使的,能讓我們客觀的瞭解漢朝以後的農業文化如何由盛到衰,其中我們會重點講述漢朝的“鹽、鐵”官制。

還是老樣子,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本書。

《漢代農業》

一、為什麼會有“重農抑商”的政策。

說起重農抑商的政策,我們還要追溯到秦朝時期,在這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詳細的講解一下。

秦始皇時期:在商鞅變法中,“重農抑商”的政策在當時可謂是貫徹到了極致,因為土地是維持一個朝代穩定的最基本要素,所以秦始皇把關注點集中在了土地上,其實在這時期,“重農抑商”政策只是處於萌芽的狀態。

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為了貫徹“重農抑商”的執行,於是就把12萬戶的商業豪強集中於都城咸陽,從而進行監管和控制。

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更加鞏固自己的地位,於是在“土地兼併”的基礎上實行了“重農抑商”的輔助措施,在當時,這是比較受君王所推崇的。

相傳,因為土地兼併的緣由,以前很多從商的人們紛紛投資土地行業,希望可以從中能分一杯羹,這些商人收購土地的方式很簡單,就是通過給那些需要錢的人貸款,等那些人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還錢的時候,就可以把那些土地當做抵押,方法方式極為簡單,也極為便捷。就這樣長時間的積累,那些商人就不斷的擴大自己的領土地位,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小團體。

於是“重農抑商”的政策才得以在漢以後得到一個重視。

漢代以後的農業文化是如何由盛到衰呢?漢代農業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農業為主

二、古代的人們為什麼熱愛起義。

因為“土地兼併”的緣由,直接的迫使很多人沒有土地而耕種,所以大家紛紛的逃亡在長江以北的地區進行荒地開墾,儘管有時候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是他們還是願意留下來繼續開墾土地,不為別的,只因能得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就感天謝地了。

在這本書中還提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東西,那就是都城以內的人們不願意參加起義,而首都以外的人們起義的頻率是最高的(邊疆地區),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有兩點:

1、都城以內的人們不為吃不飽飯而感到煩惱,因為他們在種植莊稼的閒餘之時,可以去都城裡面做一點小零工來維持家裡面的支出,所謂“飯後思淫暖”吧,於是就沒有起義這個念頭。

2、都城以內的人們常常都是飢餓伴早晚,每天唯一想的是怎樣才能吃飽飯,或許是因為沒有土地的緣由,於是飢寒生盜心的念頭也會隨之而來。再加上當時有很多的地方領xiu積極的倡導人們要敢於反抗,於是人們一不做二不休的跟隨大眾而起義了。

漢代以後的農業文化是如何由盛到衰呢?漢代農業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荒漠地帶

三、重農抑商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

最為直接的影響是抑制了“工商業”的發展,從而使中國與世界形成了一個分水嶺,錯過了與世界接軌的方向。

我們都知道,在英國實行“工業革命”的時候,我們還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就像是一個堡壘一樣,進不來出不去的樣子,使我們不能更好的學習西方的優秀文化,加之我們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所以錯過工業革命就像是錯過了50年之久的發展時間,剎那間我們從一個世界大國的椅子上摔了下來,沒有一絲絲的感覺,沒有一絲絲的覺悟,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錯過了工業革命,實在是後人們為之嘆息。

漢代以後的農業文化是如何由盛到衰呢?漢代農業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英國的工業革命


讀書感悟

一、每個時代的產物我們要追隨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去了解,這裡面的“鹽、鐵”官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鹽官:鹽在當時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大部分的鹽都掌握在朝廷的手裡面,並且有專門的“鹽官”負責,從某一個角度來分析的話,朝廷其實是想達到壟斷,要知道,掌握了“鹽”就等於掌握了社會民生穩定,換了誰都會去那麼做,更何況朝廷?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防止商人壟斷食用鹽,如果商人大量的囤積食用鹽的話,到時候一定會引起不必要的動亂,物價的抬升勢必會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人們的生活一定會受到強烈的打擊,所以,穩定好食用鹽的價格和數量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鐵官:

古代的鐵主要是用來煉製兵器的,如果誰掌握了鐵那就等於有實力去對抗或反抗,作為一個執政者來說的話,這肯定是不想看到的。

漢代以後的農業文化是如何由盛到衰呢?漢代農業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食用鹽

二、漢武帝為什麼會打擊商人呢?

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1、商人通過購買土地的方式來使自己的財產得到空前的壯大,這是漢武帝最不希望看待,於是就出臺了“抑制土地兼併”的政策來進行宏觀的調控,既穩定了局勢,又打擊商人,何樂而不為。

2、不想讓商人的勢力得到壯大,這是最為根本的原因,如果任由商人不斷的發展,等某一天商人有足夠實力可以與之抗衡,受傷的不僅僅是百姓們,還有那時候的朝廷。

3、不想讓商人的思維模式打破傳統的農業構造,一直以來,農業都是國之根本,況且古時候一直在打戰,糧食恰好在這時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漢代以後的農業文化是如何由盛到衰呢?漢代農業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商人

三、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麼?

避免商人做強,威脅朝廷的統治。

一個朝代如果想穩定可持續的發展的話,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虛弱商人們的經濟實力。歷朝歷代一直都是以農業為根本,以家庭單位來實行徵稅,是最為便捷的方式,也為朝廷的國庫提供一定的糧食儲備度過不時之需。

在動亂的社會中,有了糧食的保障就意味著已經勝利了一半,這是最為基本的。所以就可以看出,中國曆來為什麼都主張以農業為主,商業為輔了。

商人在古時候的地位是很低的,儘管你家財萬貫的,很多人都是看不起你的,會認為你不務正道,整天都是想方設法的賺別人的錢,實為可恥。所以說,在這種大環境中,重農抑商的政策已經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種固態的思維了。

漢代以後的農業文化是如何由盛到衰呢?漢代農業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打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