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前一陣子,我寫了一篇大齡剩女被催婚的文章,有一位讀者很認真地給我留言,看得出她是一位焦慮的母親。

她的留言這樣寫道:

“女兒研究生畢業,不到25歲,還沒交男朋友,作為母親的我就開始焦慮了。

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父母,有個朋友,女兒很優秀,準備讀博,父母暗地裡希望她考不上,並做好了如果博士申請不成功,女兒步入職場,首要的事就是督促她談個對象。”

最後,她還說,

“這種現象和心態帶有普遍性,也是作為女孩父母的悲哀。”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01學歷高的女士難嫁,就該被催婚?

學歷高的女士顯然更成熟,更獨立,對待婚姻更有自己的想法,不為別人左右。

對於“女博士難嫁”,很難有理性的分析,也就是說女博士和難嫁這兩個變量的關係,更多是人們概念裡的偏差,而絕非科學實驗的結果。

最近在奇葩說火了的詹青雲,年近30,還未婚未育,七大姑八大姨都忙著催婚,她父母不會,一直供她讀到博士。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2019年春節,她對爸爸說:

“我不敢回家過年了,親戚朋友都問我為什麼還沒有帶男朋友回來。”

爸爸說:

“你就告訴他們已經有對象了,下回帶回來。下回你就說又換了一個。”

甚至詹青雲成名之後,她的父母也沒有催促她必須賺多少錢,所以她可以自由在在地窮遊20多個國家、專心打辯論、為農民工維權,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難以想象,在這樣的愛裡,一個人會爆發出多少生命力!

而相比那些和父母聊天,三句話離不開“結婚生子”的孩子,詹青雲會多了多少勇氣,少了多少煩惱!

誰的青春裡沒想過,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呢?哪怕它看起來和世界格格不入。

而長大了的孩子,成為父母,又成了自己孩子人生的攔路虎。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忘,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鴻溝。

02對於負責,兩代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當父母拿著“為了你好”的幌子來指點孩子的人生,其實,孩子和父母對於“責任”的理解並不同。

父母認為“到了什麼年齡就幹什麼事,就是負責的人生”,而孩子認為“不輕易結婚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愛是一門功課。

如果從未學習過愛的模式,認識到愛的樣子,帶著自己原生家庭的千瘡百孔,孩子又有什麼信心去走入婚姻,給自己和愛人幸福呢?

這就是當下中國催婚家庭的巨大的鴻溝——

我們的父母和我們之間隔了一個太平洋,說著無法互相理解的語言,註定要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03做一個理解孩子的媽媽,幸福是雙倍的

心理諮詢師盧悅,如是說:

做一個終於可以理解孩子的媽媽。

和做一個終於可以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外面世界的爸爸。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她說:

我很高興我從事的工作,它提供的是這樣的世界觀:

你有權有尊嚴;

你有權有自我;

你有權說不;

你有權擁有你的情緒;

你有權愛自己,以及被愛。

而且如果你願意,你是可以有能力做到,生活在更美好的世界的。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4希望能享受當下

在催婚甚至逼婚的模式下,除了會導致親子關係破裂,甚至連當下生活的平靜也失去了。

急躁的心態,反而不利。

我們常常這樣自我安慰:等過了這一段就好了。

《幸福的方法》裡有一種溺水模式:

“學習的過程是忍耐,希望極早從痛苦中解脫,一旦解脫就以為舒適就是幸福,但最後還是不斷溺水。“

我們總是習慣以為:等我們把什麼事做好了就好了。

這無疑會讓人無法享受當下。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另外,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

等我們把這件事做好了,還會有下一件事等著我們。

無論未來如何,失了當下,都是很不划算的選擇。

讓我們都能擁抱彼此,享受當下,一起守望未來。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愛的急剎車:“女兒考博,母親卻盼她名落孫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