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願主要有哪些方法,什麼方法好用?

近年來,省內外高考填報志願常用方法主要有線差法和位次法。同時有些家長和考生也在使用對應分法和線差常量法。下面分別予以介紹。

高考填報志願基本方法示意圖

高考填報志願主要有哪些方法,什麼方法好用?

1、位次法

什麼是位次?位次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考生位次,指考生分科類高考成績的排序;二是院校位次,指院校分科類錄取分數的排序。

家長及考生填報志願過程中,使用位次概念要注意以下三點:①考生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分數和考生人數總和後的綜合排序;②相同分數的考生名次相同,位次不同。高考分數最高的考生位次為1;③位次適用於參加普通高考的所有考生按科類進行排序。

清楚了什麼是位次,什麼是位次法?就不難理解。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分科類高考成績的位次填報志願的方法。考生用選擇院校的條件是:考生分數轉換後的考生位次≥院校最低分位次。一般認為,考生最低分位次至少要大於前三年院校錄取最低分位次中兩年位次,可以作為初選院校期間的目標院校。

2、線差法

什麼是線差?線差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生線差指考生分數與批次分數線的差值;二是院校線差指院校錄取分數與批次分數線的差值。即①考生線差=考生分數-批次分數線;②院校線差=院校錄取分數-批次分數線

同樣,清楚了線差概念後,什麼是線差法?也就不難理解。線差法是比較考生線差與院校錄取線差填報志願的方法。考生用線差法選擇院校的條件是:考生分數轉換後的考生線差≥院校錄取線差。平均線差即平均分線差值,一般指離高考當年最近一年的院校 “平均分線差均值”。

除以上兩種常用方法外,近年來有些家長和考生填報志願期間,也在選擇使用以下兩種延伸方法。即由位次法延伸出的對應分法,以及由線差法延伸出的線差常量法。

3、對應分法:

所謂對應分法,是指參考高考當年分數位次與上年相同位次的分數填報志願的方法,又稱等效分法。如下圖所示:

高考填報志願對應分法示意圖

高考填報志願主要有哪些方法,什麼方法好用?

需要說明的是:上表中甘肅2019年理科一本線為470分,2018年為483分。可見,2019年理科一本線低於2018年13分。所以就不難理解通過兩年位次分析後,得出2019年583分與2018年590分是對應分或等效分的關係。即2019年583分的考生,可以參考2018年錄取最低分590分的院校填報志願。這也說明2019年高考試題難度較2018年大,所以批次分數線相對較低。

4、線差常量法:

線差常量包括衝高常量和保底常量,是指考生填報志願時,將線差法只參考“平均線差”一個點,擴展到衝高常量至保底常量一個較大的線差區間,使考生選擇目標院校相對更為合理。如下圖:

高考填報志願 線差常量示意圖

高考填報志願主要有哪些方法,什麼方法好用?

上述填報志願方法,究竟哪一個好用?實際上,任何方法只是一種工具,都有它的特點和侷限性。筆者認為:考生喜歡哪一種方法,完全由你自己選擇並做出決定。一般來說,位次法簡單好用,位次越高越準確;線差法數據直觀,相對容易分析和考量。填報志願時,家長及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熟悉程度,選擇一種方法填報,然後用另外一種去驗證。我本人比較習慣線差法,所以常用它來指導考生。

在此,建議考生及家長填報志願時,仍然以省考試院提供的“平均分線差值”或“最低分位次”為主。因為這兩種常用方法每年省考試院《志願指導》中都為考生提供了分數資料,別的方法缺乏現成資料。上述兩種方法,考生及家長至少必須學會一種操作方法,這是高考填報志願最基本的要求。

對於多數考生及家長而言,線差常量及變量分析,只需要大概做些瞭解即可。因為線差常量作為線差法填報志願的一種改進方法,我們不能對考生及家長提出過高要求。填報志願是一個複雜的操作過程,如果考生及家長需要對擬報院校衝高常量及保底常量做出具體分析,最好請專業人員幫助你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