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磨合期,家長也要上好“開學第一課”

開學一週了,“孩子愛動,上課時會不會注意力不集中?”“我家孩子調皮愛玩,會不會坐不住啊?”“我的女兒相對安靜,比較內向,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開學後,幾乎每個新生家長群被家長們一個接一個的提問刷爆。記者採訪中瞭解到,小學新生家長普遍都有緊張、焦慮的情緒——孩子能否適應新環境,能否應對學業壓力?“一年級”新生又該如何快速適應新的學習階段?專家指出,過渡好“幼升小”磨合期,家長也要上好“開學第一課”。

孩子新入學,家長有點懵

早上眼看著就要遲到了,萌萌卻賴在床上嚷嚷著“沒睡夠”,遲遲不肯起床。“女兒有點膽小,適應比較慢,開學兩三天了,每天都不願意去上學,抱著我哭,這幾天好些了,慢慢習慣了。”家長丁女士表示,暑假她就給孩子報了幼小輔導班,但現在看來這一關還是得孩子自己慢慢適應,急不得。

“拼音字母寫得歪歪扭扭,擦了讓他重寫還哭鬧不願再寫。”浩浩媽原本是個溫柔和善的人,可自從兒子上了小學後,她就像換了一個人,看到兒子字寫得不規範就忍不住發火,逼著兒子重寫,直到寫好為止。以前的溫柔媽媽秒變成“母夜叉”,孩子嚇得看到她就緊張。浩浩媽媽說,現在她每天早晨6點半就起床給兒子做早飯,晚上下班後輔導作業,兒子睡著了,還要把他當天學的內容和第二天要學的內容全都看一遍,越看越焦慮,晚上不到12點睡不著。這是小學正式開學後她的生活狀態。兒子上幼兒園時由爺爺奶奶接送,但上了小學她認為自己帶比較好,能給孩子培養好習慣。於是,她每天按照食譜來給孩子做早飯,營養搭配,有主食有水果,忙完早飯已經快7點。孩子起床後吃完飯,她再送孩子去學校。晚上回到家要看著兒子寫作業、檢查作業、改錯,她還要看看兒子當天學的什麼知識,預習第二天學的功課,幫孩子收拾第二天的學習用品……“我的生活就像在‘打仗’,而且是遙遙無期,看不到頭的那一種,我覺得自己已經得了焦慮症。”浩浩媽媽說。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像浩浩媽媽這樣的家長還不少。“我兒子注意力不集中,一節課40分鐘怎麼坐得住啊?讓他寫幾個字,這裡丟一筆,那裡少一點,錯漏百出。” “我女兒做事慢半拍,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第一學期會不會跟不上節奏?”在一些小學家長群裡,一些一年級新生家長聊起共同話題,言辭中隱隱透出焦慮和擔心。不少新生家長成天盯著班級微信圈,隔一段時間就翻記錄看看,唯恐錯過老師的留言,有家長還在群裡開啟了“留言置頂”功能。

一年級新生家長普遍焦慮應給孩子一段適應期

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專家何歡表示,一年級的孩子腳邁進小學,心理上還依戀著幼兒時自由自在的玩耍生活,顯露出一些幼兒期的特徵。兩個發展時期的交替轉換,這是小學一年級孩子的發展特點。進入小學後,孩子的學習方式從活動教學、遊戲教學變成了靜態的課堂教學,學習和生活變化比較大,“幼升小”的這一個階段,被專家稱為“斷奶期”。有老師坦言,其實孩子們適應得挺好,反倒是家長不適應。那麼家長和孩子要做好哪些準備?何歡指出,新生家長不要對孩子期望值過高,要給孩子時間慢慢來,孩子從幼兒園到一年級,從遊戲到學習的轉變,肯定會有一個不適應的階段。回家以後作業拖拉,特別是有些孩子會偷懶或在做的過程中走神,幹別的事。這些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配合,規劃好回家後的時間安排,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看書,什麼時候可以玩。形成時間概念,學習時專心認真,玩的時候也能痛痛快快。一、二年級還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習慣沒有養好,到了高年級會影響學習。

“現在的小一家長普遍都會有焦慮感,家長從不同的渠道瞭解信息,各種雜糅的信息一起湧來,造成心理上的不安。”華康小學何老師說,首先是對成績的焦慮,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其次家長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生活,怕孩子吃虧,或不能交上朋友,不能融入新的集體中。” 對於這些“焦慮的父母”,何老師認為,一年級的孩子比起知識的儲備,更需要父母從心理上和習慣上的幫助。“可和孩子聊聊學校裡的趣事,一起準備學習用品,陪孩子運動,共讀一本書等。”同時,家庭要營造安靜的氛圍,比如,一年級整一學年,家長最好都要陪伴孩子一起寫作業,但不是看孩子寫作業,而是可以自己在一旁靜靜地讀書。做了這樣的示範,孩子慢慢也能靜下來。要關注習慣養成,在一年級的兩個學期裡,堅持讓孩子檢查第二天早上要用的上學用品。此外,對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針對其特點,後期跟學校老師進行更多溝通與合作,形成家校合力,配合老師做好入學階段的工作。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北師大廣州實驗學校小學部李老師表示,不少家長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知識差距上,比如識字量、有沒有學過拼音等等。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被拉開差距。“僅從識字量看,差距確實存在。”李老師說,識字多的孩子認識一年級要學的300個漢字,識字少的只認識幾十個字甚至更少。“不過,孩子進步是很快的。”李老師說,家長著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必太過焦慮。 “知識準備並不是小學入學前準備的重點,而且小學低年級段知識方面的差距容易彌補”。

關注良好習慣的養成,是所有低年級段老師提到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哪些好的學習習慣是應該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的呢?李老師說,包括: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和規章制度的習慣;正確的坐、立、走的姿勢;正確的握筆方法、看書、讀書的習慣;愛想、愛問、認真傾聽和積極發言的習慣;愛護書本及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培養課外閱讀的習慣等。在老師們看來,習慣養成才是小學入學乃至整個低年級段期間學校和家庭需要著重關注的內容。“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有孩子先天個體發育的問題,也有家庭教育的因素。而其中,家庭習慣培養方面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李老師指出,“必要的規矩和習慣要培養,基本的紀律意識、行為規範仍然要有,如什麼場合可以大聲說話,什麼場合該收斂自己的行為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