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上怎麼教作文?利用藏在身邊的“寶典”讓它飛起來!

對廣大語文教師來說,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反觀當前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閱讀和寫作成了兩條線。長期以來,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每篇課文時,主要進行讀的訓練,只是在一週兩節的作文課上,把如何審題、選材、謀篇佈局等一骨腦地傳授給學生,沒有實例,乾巴巴,學生聽起來如水中撈月,寫作文時更不知從何下手。

新課程語文教材入選的課文大都出自專家、名師精挑細選之作,它們在以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讀者的同時,更以其優美生動的語言,靈活精緻的表達,獨具匠心的佈局謀篇,為每一個閱讀者提供寫作的範本。

葉聖陶先生就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那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怎樣用好這個習作“寶典”呢?最好的方法便是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以閱讀帶動寫作,學以致用。

語文課上怎麼教作文?利用藏在身邊的“寶典”讓它飛起來!

1.理解課文內容,創造學生的仿寫訓練點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專家、名師精挑細選之作,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最重要的是它們語言豐富、生動、規範,佈局謀篇獨具匠心。教學時,利發揮信息技術,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模仿課文表情達意,在實踐中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掌握相應的表達方式。

學習《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時,在學生從文中找到表示顏色的詞後,我有意神秘地詢問“大家想不想看看這些多彩的顏色和美景呢?”,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一一播放秋景課件。短短几分鐘的秋天亮麗風景,加上《秋日私語》的動人音樂,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美妙的秋日意境中。在孩子們理解內容後,我用課件出示佳句:“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讓孩子們帶著美好的感受來美讀這兩句之後,我趁熱打鐵提出要求:秋雨還把什麼顏色送給了誰?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也來寫一句嗎?孩子們從圖文並茂所創色的情境中深深體會到其中的輕柔美、動感美與色彩美,於是將這美感也遷移到自己的創作中。


語文課上怎麼教作文?利用藏在身邊的“寶典”讓它飛起來!

“秋天的雨,把紅色給了柿子,紅紅的柿子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在樹枝上盪鞦韆,蕩啊,蕩啊,迎來了秋天的喜悅。”

“秋天的雨,把黃色給了柳葉,黃色的柳葉像一隻只蝴蝶,飛呀,飛呀,送走來了夏天的炎熱。”

“秋天的雨,把白色給了蒲公英,白白的蒲公英像一個個郵遞員,飄啊,飄啊,送來了秋天的涼爽。”

“秋天的雨,把灰色給了大雁,灰灰的大雁像一個個郵遞員,飛啊,飛啊,傳播著秋天的消息。”

“秋天的雨,把白色給了棉花,白白的棉花像天上的白雲,飄啊,飄啊,迎來了秋天的豐收。”

“秋天的雨,把紫色給了葡萄,紫紫的葡萄像善良的珍珠,閃啊,閃啊,迎來了秋天的豐收。”

……

從孩子們充滿靈性的生動語句中,不難看出孩子們思維得到充分拓展,語言組織運用能力得到了加強。正是利用信息技術,才使學生生動形象理解文本內容,創造出學生的仿寫訓練點,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學生思維,使得孩子們在仿寫中時刻閃現著靈動的火花。

2.再現課文內容,創造學生的激情訓練點

在學習《小村莊的故事》時,我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情景,再現文本內容,既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蘊含在作品中的豐富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學生激情澎湃,急於噴發,正所謂“披文以入情,情動而辭發。”

語文課上怎麼教作文?利用藏在身邊的“寶典”讓它飛起來!

學生有的由衷感慨:“村民們,你們太無知了,你們太不珍惜了,隨意亂砍濫伐。現在,樹木沒有了,森林沒有了,那美妙的樂章沒有了,你們美麗的家園消失了。你們不愛護大自然,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有的同學則是苦苦奉勸村民們重建家園,還有的則是痛心疾首地責問:“村民們,你們領教到了狂風的暴怒了吧?你們承受到暴雨的洗禮了吧?你們感受到了洪水的肆虐了吧?你們品嚐到了亂砍亂伐的後果了吧?村民,你們後悔了嗎?你們知道手中的那把利斧帶給你們的是什麼嗎……”

抓住時機,激發情感,並在學生感情最激越、思維最活躍的時候引導學生感情抒寫下來。這樣的練筆,學生樂於表達,而且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得到了昇華。

3.拓展課文內容,創造學生的想象訓練點

有些課文寫得含蓄,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揣摩;有些課文因表達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內容,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間。教師要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悟性抓住課文的“空白點”,巧妙借用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文本內容,創造學生的想象訓練點,實現讀寫遷移。

在學習《燕子專列》第二自然段時,我抓住“長途跋涉”一詞,先讓孩子們想象小燕子可能飛過的地方,讓孩子們感知小燕子旅途的辛苦,然後再播放小燕子在大雪紛飛中顫抖掙扎的景象。這樣將課文內容進一步拓寬,讓孩子們更加感同身受體會到我們人類的朋友——小燕子的危急,然後緊緊抓住第三自然段中“於是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呼籲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火車站。”這一句話,讓孩子們想象:如果現在讓你替政府擬一份廣播稿,你會怎麼寫?


語文課上怎麼教作文?利用藏在身邊的“寶典”讓它飛起來!

孩子們紛紛筆下生花。有的以情動人“可憐的小燕子飛過大江大河,崇山峻嶺,茫茫草原,戈壁險灘,高樓大廈,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居民們,夥伴們,請伸出你們的雙手,去拯救這些可愛勤勞的小燕子吧!” 有的展望希冀“請相信,在您拯救這些春天“使者”的時候,這裡的就是充滿陽光的春天!”有的樸實呼籲:“以前燕子幫助我們人類,現在請大家都來幫助我們的捕蟲高手吧!”

語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有時作者在行文中有意識地留下一些藝術性空白,使之“句中無其辭,句外有其意”“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此,我們可利用這些意味雋永的空白,讓學生在補中想小象、創新,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文章的內容更具體完整。

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文本內容,從課文中的“空白”中挖掘習作訓練點,創造學生的想象情境,為學生安排了“小試牛刀”的契機,就將讀寫結合落到實處。


語文課上怎麼教作文?利用藏在身邊的“寶典”讓它飛起來!

結束語

眾所周知,閱讀教學佔據了小學語文近2/3的教學時間,如果語文老師能緊緊抓住小學生在日常語文學習中接觸得最多的也是最寶貴的習作資源――教材中的“課文”,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抓住訓練點,進行有機訓練,這不僅是廣大教師的一條捷徑,更是孩子們的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