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現在教育遇到最大的困難

恐怕是

家長放下了手中的棍棒

又奪走了老師的戒尺

在《復仇者聯盟4》刷屏朋友圈之前,一部《老師·好》也是票房大賣,引起了大家廣泛的討論。

電影裡于謙飾演的“苗霸王”儼然就是我們當年的那個老師。

他會擦掉女同學的口紅,並禁止所有女生燙髮;

他對“好學生”偏袒,對“差生”不苟言笑;

他極其重視班級榮譽,一切課餘活動通通要給成績讓步;

他甚至會對著學生訓斥:你們這一輩子都不會有人看得起!


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不完美”的老師,卻讓很多人紅了眼眶。

他把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當做信仰,於是才有了這麼一個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的的苗宛秋。

三字經曰,“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但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孩子的身邊卻不見了這樣的“苗霸王”。

去年6月,一封來自河南西平縣小學老師的一封辭職信火了。

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據悉,這位四年級班主任此前把學生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家長聲稱要其登門道歉,否則上告教體局,老師無奈之下申請辭職。

大多數學生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非常高,有些家長一方面要求孩子成才,另一方面又進行“過度保護”。

一旦聽說孩子在學校被老師當眾批評或責罰時,就本能地做出過激反應,大肆拿尊重孩子和素質教育說事,一定要給孩子討個“公道”。

慢慢地,家長放下手中的棍棒,捨不得管,還奪走了老師的戒尺,讓老師也不敢管。

教育,成為了唐僧式的喋喋不休,但沒有上緊箍咒的孫猴子真的能取得真經,成長為鬥戰勝佛嗎?

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1

教師成了高危行業

老師成了弱勢群體

《半月談》記者曾經對江蘇、山東、江西等地的教師群體進行過一次調查,在談及“懲戒教育”時,他們從老師的口中得到了一個出奇一致的答案:

“在家長面前學校還是慫的。”

有的老師還直言:“如果老師懲戒學生要冒職業危險,那我犯不著。”

老師選擇明哲保身,因為一旦發生師生衝突,“錯”的一定是老師。

去年年底,黑龍江一名女副校長只因一句“靠邊站”,就遭到一名男學生的辱罵。雙方言辭激烈,在網絡引起了熱議。

事後有人在網上發了一張帖子,語重心長,又頗為無奈地給女教師聲援:

張曉華副校長從來到二中這些年來一直都一步一個腳印,人品正直,這是公認的。

就是因為這樣的負責任的教師,敢管別人不敢管的事,才會讓二中在歪風邪氣中不受影響。

可結果卻是,她最後被免職並從學校調離。

學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照常上課。

一些家長就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只要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就認為是老師“不講教育方法”。

他們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

那麼,我們憑什麼要求老師能教出優秀的學生呢?

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02

教育不是一再的讓步

請把戒尺還給老師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中說:

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遊戲時間。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後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的......

教育必須有相應的懲戒制度,這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

幾乎所有的美國學校都有禁閉室,學校有權將違紀學生停課、關禁閉、週六返校禁閉、開除直至送少年懲戒學校。

韓國有《大韓民國教育處罰法》,包括允許使用長度不超過100釐米、厚度不超過1釐米的戒尺打男女學生的小腿。

英國《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規定,教師有懲罰不規矩學生的法定權利。包括:罰寫作文、週末禁閉、校長懲戒、停學。體罰包括允許打手心,每雙手不超過三次,允許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過六下......

把戒尺還給老師,才能讓孩子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03

最好的老師是

“手持戒尺,眼中有光”

新學期曾有一封媽媽寫給孩子的信刷爆了朋友圈。

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

關注你成長的老師,在傳輸給你課本知識和做人道理的同時,有權利管教你——這本是教育的一部分,媽媽應對此支持,教育應對此寬容。

對你要求嚴厲的老師,你不要心生敵意,反而要心懷感激。

這位媽媽的話,說出了每一位老師的心聲。

懲罰並不是老師們的初心,希望每一個家長能多多理解和信任老師,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如果沒有適當的管教和懲罰,一味地遷就和溺愛孩子,只會讓孩子越走越放肆,越長大越難以管教。

如果孩子不接受老師的教育,未來社會就會給孩子最深刻的“教育”。

而老師們也應該手握戒尺、嚴守初心,讓自己對孩子的懲戒達到最好的效果:既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又能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規矩,什麼是底線。


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04

探索的道路還在摸索

但至少,向著光明的方向

為把懲戒權還給老師,近年來,各個地區做了努力和嘗試。

◎2017年2月,山東省青島市政府發佈地方性規章《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懲戒”這個詞在當時未出現在全國或者地方的法規中,青島《辦法》中明確了中小學可以適當懲戒學生,屬於首次。

◎2018年3月,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校啟動了“戒尺進入課堂”活動,全校36個班級每個班都配備了一把“戒尺”。如果學生的行為和表現違反了校紀班規或老師所作的其他規定,老師就可以動用戒尺對學生實施輕微懲戒。

◎教師該有多少懲戒權?2018年11月,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召開了一場關於懲戒制度的聽證會,會上明確了教育懲戒的7種情形及老師行使懲戒權的8種方式。

◎近日,《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在廣東省司法廳網站公開徵求社會意見,草案中明確了中小學教師的管教權。草案提出,“學校和教師依法可以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中小學教師對學生上課期間不專心聽課、不能完成作業或者作業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課紀律等行為可以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


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即使社會在熱議要把懲戒權還給老師,但我們還是能感受到老師們不自主的“分外小心”。

學校對數量、力度和懲戒部位都做了相關規定。例如,數量不超過2個,只能懲戒手掌,在懲戒之前老師要先在自己手掌上試兩下,感受力度,以保證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或許,探索學生、老師、家長三者關係的道路,我們還要再繼續摸索。

但,至少要向著光明的方向。

請給那個對你孩子管教最嚴的老師,信任和“戒尺”。

過億票房引發共鳴:好老師,手裡少把戒尺!

這個世界

最不應該被苛責的是老師

最不應該被嬌慣的是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