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现在教育遇到最大的困难

恐怕是

家长放下了手中的棍棒

又夺走了老师的戒尺

在《复仇者联盟4》刷屏朋友圈之前,一部《老师·好》也是票房大卖,引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

电影里于谦饰演的“苗霸王”俨然就是我们当年的那个老师。

他会擦掉女同学的口红,并禁止所有女生烫发;

他对“好学生”偏袒,对“差生”不苟言笑;

他极其重视班级荣誉,一切课余活动通通要给成绩让步;

他甚至会对着学生训斥:你们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看得起!


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完美”的老师,却让很多人红了眼眶。

他把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做信仰,于是才有了这么一个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的的苗宛秋。

三字经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孩子的身边却不见了这样的“苗霸王”。

去年6月,一封来自河南西平县小学老师的一封辞职信火了。

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据悉,这位四年级班主任此前把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家长声称要其登门道歉,否则上告教体局,老师无奈之下申请辞职。

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非常高,有些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成才,另一方面又进行“过度保护”。

一旦听说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当众批评或责罚时,就本能地做出过激反应,大肆拿尊重孩子和素质教育说事,一定要给孩子讨个“公道”。

慢慢地,家长放下手中的棍棒,舍不得管,还夺走了老师的戒尺,让老师也不敢管。

教育,成为了唐僧式的喋喋不休,但没有上紧箍咒的孙猴子真的能取得真经,成长为斗战胜佛吗?

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1

教师成了高危行业

老师成了弱势群体

《半月谈》记者曾经对江苏、山东、江西等地的教师群体进行过一次调查,在谈及“惩戒教育”时,他们从老师的口中得到了一个出奇一致的答案:

“在家长面前学校还是怂的。”

有的老师还直言:“如果老师惩戒学生要冒职业危险,那我犯不着。”

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因为一旦发生师生冲突,“错”的一定是老师。

去年年底,黑龙江一名女副校长只因一句“靠边站”,就遭到一名男学生的辱骂。双方言辞激烈,在网络引起了热议。

事后有人在网上发了一张帖子,语重心长,又颇为无奈地给女教师声援:

张晓华副校长从来到二中这些年来一直都一步一个脚印,人品正直,这是公认的。

就是因为这样的负责任的教师,敢管别人不敢管的事,才会让二中在歪风邪气中不受影响。

可结果却是,她最后被免职并从学校调离。

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照常上课。

一些家长就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就认为是老师“不讲教育方法”。

他们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

那么,我们凭什么要求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呢?

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02

教育不是一再的让步

请把戒尺还给老师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中说:

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

教育必须有相应的惩戒制度,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几乎所有的美国学校都有禁闭室,学校有权将违纪学生停课、关禁闭、周六返校禁闭、开除直至送少年惩戒学校。

韩国有《大韩民国教育处罚法》,包括允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打男女学生的小腿。

英国《2006年教育与督学法》规定,教师有惩罚不规矩学生的法定权利。包括:罚写作文、周末禁闭、校长惩戒、停学。体罚包括允许打手心,每双手不超过三次,允许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过六下......

把戒尺还给老师,才能让孩子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03

最好的老师是

“手持戒尺,眼中有光”

新学期曾有一封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刷爆了朋友圈。

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关注你成长的老师,在传输给你课本知识和做人道理的同时,有权利管教你——这本是教育的一部分,妈妈应对此支持,教育应对此宽容。

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你不要心生敌意,反而要心怀感激。

这位妈妈的话,说出了每一位老师的心声。

惩罚并不是老师们的初心,希望每一个家长能多多理解和信任老师,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如果没有适当的管教和惩罚,一味地迁就和溺爱孩子,只会让孩子越走越放肆,越长大越难以管教。

如果孩子不接受老师的教育,未来社会就会给孩子最深刻的“教育”。

而老师们也应该手握戒尺、严守初心,让自己对孩子的惩戒达到最好的效果:既不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又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底线。


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04

探索的道路还在摸索

但至少,向着光明的方向

为把惩戒权还给老师,近年来,各个地区做了努力和尝试。

◎2017年2月,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惩戒”这个词在当时未出现在全国或者地方的法规中,青岛《办法》中明确了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属于首次。

◎2018年3月,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校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全校36个班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戒尺”。如果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违反了校纪班规或老师所作的其他规定,老师就可以动用戒尺对学生实施轻微惩戒。

◎教师该有多少惩戒权?2018年11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召开了一场关于惩戒制度的听证会,会上明确了教育惩戒的7种情形及老师行使惩戒权的8种方式。

◎近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在广东省司法厅网站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草案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草案提出,“学校和教师依法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课期间不专心听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即使社会在热议要把惩戒权还给老师,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老师们不自主的“分外小心”。

学校对数量、力度和惩戒部位都做了相关规定。例如,数量不超过2个,只能惩戒手掌,在惩戒之前老师要先在自己手掌上试两下,感受力度,以保证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或许,探索学生、老师、家长三者关系的道路,我们还要再继续摸索。

但,至少要向着光明的方向。

请给那个对你孩子管教最严的老师,信任和“戒尺”。

过亿票房引发共鸣:好老师,手里少把戒尺!

这个世界

最不应该被苛责的是老师

最不应该被娇惯的是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