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足球如果有青訓體系,又有商業機制,實力自然會提升

1998年克羅地亞世界盃成績很好,從而影響了一大批人從事足球或者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足球的道路,到了2018年,這些人成長起來了,也為克羅地亞獲得了世界盃好成績。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同樣是成績非常好,同樣影響了一大批人從事女排,又是二十年後的2004年中國女排又獲得了奧運冠軍。其實1996年中國女排也是打進了奧運會決賽,雖然只是亞軍但是也已經很棒了,2016年中國女排獲得里約奧運會冠軍和這個也有一點關係。中國男足打進2002年世界盃,雖然不是什麼世界大賽冠軍,但是影響的人數和程度比其他任何項目都要多,同樣是二十年的時間,中國男足反而越來越差,以至於得歸化球員才有希望再次打進世界盃,如此強烈的反差令人無奈。

國內足球如果有青訓體系,又有商業機制,實力自然會提升

球迷買門票跟交稅不同,他們是非強制性的,也就是說可以選擇買或者不買。並且他們是被提前告知可能會有殘次品的(過往比賽),並且接受這一結果(還是買票)。從這個角度來說,球員沒有對不起球迷,因為球員向球迷保證的只是一場90分鐘的比賽,而不是其中任何的結果。如果必須保證結果,那才是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而球迷如果無法接受這個結果,可以選擇不買票不花錢,這是一個門檻較低的活動。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這批球員還是可以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儘管國際範圍內他們或許很菜,但是已經是國內的最高水平了。

國內足球如果有青訓體系,又有商業機制,實力自然會提升

日韓的成功經驗就是青訓技術風格比較統一,國內的例子是根寶基地作為常年同一年齡段冠軍但球員進國青國少很少,就是因為風格不搭,只能招些身體流的。然後國青回去又跟不上隊友們了,比如唐家庶等三個當年的國少主力,因此被轉賣綠城,最後只有唐家庶進了職業聯賽。真正熱愛足球並願意走這條路的人並不多,做碼農成功率高還是做足球運動員成功率高?哪怕去娛樂圈選秀成功率都高於做球員,這個暫時無解。

國內足球如果有青訓體系,又有商業機制,實力自然會提升

足球的話,業餘愛好差不多了,而且前面這些項目沒有商業價值所以別的國家心態跟我們類似那麼同樣的比例我們人多當然優勢嘍,但是足球是商業化項目,那麼業餘愛好可以職業的話沒有兜底資本說話很多人就退縮了。沒練出來的後路是什麼?充其量也還是青訓體系啊。如果足球有青訓體系(國家體制)又有商業機制,出路只會比其他項目更多,中國足球的劣勢不就是足球人口太少嗎。

國內足球如果有青訓體系,又有商業機制,實力自然會提升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沒人職業化踢球-職業化教練需求減少-職業球員失敗後退路封死-沒人職業化踢球,規劃目前在從第一步解決,但是後面幾步也不容忽視,尤其是職業化踢球需求和成本,這需要俱樂部的努力。鍋不是俱樂部的,但是如果俱樂部助力那就好辦很多。踢球的孩子的上限可以通過商業化解決,下限才是我們應該著力看重的地方。踢球的孩子多了,系統的青訓體系成熟了,國家隊足球水平自然就能提高,只是這個過程是需要10-20年的持續發展,可惜足協的領導都是等不了那麼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