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女詞人,卻常著男裝出入煙花之地,丈夫去世後始嘗人間煙火

記得電視劇《幸福像花兒一樣》的主題曲裡有這麼一句:“我們之間的愛輕的像空氣,而我依然承受不起;任往事在心裡不停地堆積,如果你不懂珍惜,思念會過期。”是的,不管是和愛人之間,和父母之間,平時的互相取暖總是讓人忽略,而一旦失去,才知道它的可貴。

她是女詞人,卻常著男裝出入煙花之地,丈夫去世後始嘗人間煙火


也曾有這麼一位才華出眾的女子,嫁給了一位做生意的丈夫。在婚姻期間,面對丈夫的噓寒問暖細心呵護無動於衷,但丈夫去世後她才感到丈夫原來在她心裡已如影隨形。這個美麗多情又有才華的女子就是清代才女吳藻。

心比天高的她卻嫁給了商賈之家,丈夫不通文墨,二人志趣不和

吳藻(1799~1862),女,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詞人,字蘋香,自號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祖籍安徽黟縣。幼而好學,長則肆力於詞,又精繪事,自繪飲酒讀騷圖,又題飲酒讀騷圖曲。

她是女詞人,卻常著男裝出入煙花之地,丈夫去世後始嘗人間煙火


吳藻生在商賈之家,父親做生意,富甲一方。小時候的吳藻可以說是生活非常優渥,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她的父親喜歡附庸風雅,小時候就替她請了名師教他賦詩填詞、寫字繪畫、彈琴譜曲。吳藻又很聰慧,方到及笄之年,已經詩書琴畫樣樣精通,尤其是在填詞上別有造詣。從小沒有被浸染煙火之氣,卻整日書香瀰漫,詩詞怡心,這樣的環境自然出落成了一個有絕世才情、心比天高的女子。

但是,由於吳藻的絕世才華,到了婚嫁年齡,一般的人家子弟卻不敢上門提親,她也看不上這些胸無點墨的庸俗子弟。這樣一耽擱,轉眼到了22歲,在父母的催促下,她勉強同意嫁到了黃家,父親好友的兒子。吳藻的丈夫是個生意人,平時不耽風月,更不懂詩詞歌賦,整天忙著做生意。這樣的愛人顯然不是吳藻心中理想的伴侶。於是,雖然丈夫對她的生活百般呵護,照顧入微,但吳藻仍然整天鬱鬱寡歡,以致形容憔悴。以她的性情,她應該嫁給一個懂她愛她,能和她志趣相投、情趣高雅、能解風月的人做丈夫。

她是女詞人,卻常著男裝出入煙花之地,丈夫去世後始嘗人間煙火


吳藻開始著男裝參加文會,甚至出入妓院,放浪形骸

吳藻的丈夫看她一天天形容消瘦,心事重重,很是心疼。就勸她多出去結交朋友,散散心。吳藻倒也聽從了丈夫的建議。開始,她只是結交一些女子,和她們簡單的討論詩詞,談心而已。但是,以吳藻的才學,男子尚且不如,況且一般的家庭主婦呢。吳藻渴望和人探討詩詞,渴望別人承認她的才華,可是她的需求仍無人理解,無處滿足。漸漸的,她通過這些女友的丈夫又結交了一些文人墨客。女友們經常把她的詩作拿給她們的丈夫看,不看則已,一看簡直驚駭異常。他們不由得擊節稱歎,一些性情比較開放的人開始邀吳藻去參加一些文人們的詩文酒會,徵得丈夫同意後,吳藻欣然前往。

她是女詞人,卻常著男裝出入煙花之地,丈夫去世後始嘗人間煙火


生活在那些情趣高雅,大吟詩詞的文人中間,吳藻宛如魚兒得水,頓時變得活躍、開朗起來。吳藻的詩詞在當地文人中間引起極大的轟動,他們稱她是“當朝的柳永”,詞句似是信手拈來,卻蘊含著深長的情意。吳藻與這些儒中長袍的書生一同登酒樓,上畫航,舉杯暢飲,高聲唱和,絲毫沒有拘束。他們常常月夜泛舟湖波上,深更不歸;春日遠遊郊外,帶醉而回。

然而,吳藻的做法卻引起旁人的非議。為了便於和那些男人們一起交遊,她想到了扮男裝。有時竟然也和這些大男人共同出入妓院,最後“風月樓”一位姓林的姑娘竟然還愛上了她,她竟也不說破,將錯就錯,和林姑娘眉目談情,贈詩明心,做了一回憐香惜玉的情郎。

她是女詞人,卻常著男裝出入煙花之地,丈夫去世後始嘗人間煙火


對丈夫的關愛熟視無睹,丈夫離世後她始覺丈夫的愛重如空氣

這樣放浪形骸無所拘束的日子以吳藻丈夫的離世而結束。她或許會不露聲色地慶幸,這樣一個庸俗滿身銅臭的男人終於遠離她了。

但是,日復一日,她卻愈加感覺孤單。她總感覺日子似乎缺少了什麼。缺少了什麼?原來是丈夫夜夜歸來的腳步聲,是每晚睡覺時她厭煩的呼嚕聲,是日日丈夫噓寒問暖的溫存軟語。

她是女詞人,卻常著男裝出入煙花之地,丈夫去世後始嘗人間煙火


原來,她不曾一日離開過丈夫的照料;原來,丈夫的愛竟重如空氣,回憶太擁擠,她只能抱著空氣,假裝丈夫從不曾遠離。此刻,她終於明白,她的不食人間煙火,是因為丈夫的存在。現在,丈夫走了,她也該從夢中醒來了。從此,她隱居南湖,整理自己的詩詞。每日看著雪白的梅花,讀著自己的詩詞,咀嚼回憶。

吳藻的放浪形骸是對男權社會的反抗,是她渴望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途徑

吳藻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人。她的所作所為小編都能感同身受。

她從小衣食無憂,又才高於世,世間能和她在思想上共同交流的人可謂少之又少。這樣一位不知愁為何物的富家才女,很自然會生出許多“閒愁”。這種愁一般的人不會理解,她是思想苦悶的愁,缺少知音的愁,無人理解的愁,渴望自身價值被社會認同的愁。而這種愁在當時社會來說是不易被發現的。

她是女詞人,卻常著男裝出入煙花之地,丈夫去世後始嘗人間煙火


女子依附於男人的社會現實,三從四德的女德規範,把大部分女子都禁錮在家庭,思想和見識如同井底之蛙,又怎麼會有吳藻的這般閒愁呢?

她渴望像男子一樣讀書,渴望和他們一起詩詞酬和,享受和男子一樣的待遇。所以,她甚至出入妓院,去尋找所謂的平等和認同。

她渴望理想的愛情,渴望愛人的柔情蜜意,而這一切在丈夫那裡沒有被滿足。所以她不惜和林姑娘假談戀愛,並憐香惜玉,假意應承,她想用這種荒誕的方式滿足一下自己那顆落寞的心。

所以,吳藻思想中的平等意識是超前的,是超越了當時的階級侷限和性別歧視的。她和秋瑾一樣,都是女中豪傑,是歷史的推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