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船洋中央版和迴流版如何區分

1933年3月,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頒佈了《廢兩改元令》和《銀本位鑄造條例》,決定結束各省分鑄 銀元的局面,將銀幣的鑄造權收歸於設在上海的中央造幣廠,並決定先從上海實施廢兩改元,規定從當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項的收付,須一律改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交易。同年,一種新式的銀幣——“船洋”開始在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船洋”幣設計新穎,鑄工精湛,銀元直徑39.4毫米,重量為26.69克,成色88%,含純銀達23.49克。


“船洋”銀元為民國時期南京政府發行的銀本位幣。其正面圖案鑄革命先驅孫中 山先生身著漢裝的側面頭像,上方紀“中華民國×年”;背面圖案是雙桅帆船放洋圖,紀值“壹圓”兩字列在船的左右,直齒邊。“船洋”發行後,在市場上深受民眾歡迎,並和“袁大頭”、“開國紀念幣”一起逐漸取代了流通於市面的各式“龍洋”和外國銀元。直至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流通為止。


在該幣系列中,民國二十三年壹圓幣較常見,總鑄數是9874萬枚(注:另有3000萬枚為1949年由國民政府委託美國造幣廠後鑄)。其次是民國二十二年壹圓幣,總鑄數是4640萬枚。在“船洋”銀幣系列中,有一種民國二十一年版的銀幣有著戲劇性命運。


所謂迴流版,一般指的是1949年國民黨在金融崩潰之際臨時鑄造的一批23年船洋,後輾轉運至臺灣,1999年由臺北中央信託局分批標售,從而流入大陸,習慣上稱這批船洋為臺灣迴流版。

下面我們從史料和鑄造風格兩方面加以分析。首先從史料上來講1949年初,由於金圓券的大量發行,致使物價急速上漲,國民黨政府急於進行幣制改革,企圖用銀元券來緩解當前的危機,於是在1949年7月1日正式通過《銀元及銀元券發行辦法》,允准成都,重慶,臺北,雲南,新疆等分廠鑄造銀元,這是官方的正式公告。不過在此公告發布之前,國民黨政府早已為此做了很多準備,1949年2月23日行政院長孫科在廣州召開政務會議,通過了《財政金融改革方案》,其中規定:“白銀准許人民買賣,銀元可以自由流通買賣,政府籌購白銀鼓鑄銀元”從3月份開始,23年船洋銀元便在上海中央造幣廠率先開鑄,至5月底,已鑄造662萬5千枚。由於國民黨政府在6月份才開始向美國定製銀元,故而這批銀幣應該是利用上海造幣廠的舊有船洋模具鑄造的,即屬於中央版風格的船洋。由於上海的戰況危急,在5月27日上海解放以前,中央造幣廠便將上海總廠的機器模具分別運至成都和臺北。故而從8月份開始成都分廠的陸續鑄造的394萬5千枚,以及臺北分廠9月份開始鑄造的104萬8千枚船洋,其鑄造樣式應與上海造幣廠所造的船洋是一致的,至於重慶由於昆連成都,其所造的200萬枚也應無甚變化。(雲貴船洋與所談的中央版和迴流版差異較大,姑且不提)。由此可見,1949年大陸所鑄的船洋與我們所見的臺灣迴流船洋並不一致,這批臺灣迴流幣最可能的來源是美國。1949年6月,中央銀行奉命改革幣制,隨後向美國訂購了3000萬枚銀幣,分別由費城,丹佛,舊金山3廠趕製,所鑄造數量分別是2025萬枚,655萬枚和320萬枚,生產至7月底,7月初起運,共分8批運抵香港,總計3000萬枚,這批銀幣從鑄造風格上來看與所見的迴流版是基本一致的。其次從鑄造風格上分析首先我們要參考的是拍賣會及收藏界常說的美國費城版23年船洋如圖:美國費城23年船洋

此版的大家辨別的主要特徵是正面人像鼻子前方以及文字“二”的右側分別有有圓點。如圖:鼻前和二後圓點

23年船洋中央版和迴流版如何區分

儘管用這種方法來說明是費城版筆者不敢苟同,但它至少為我們辨識費城版提供了一個思路,我更看重的則是費城風格船洋的寬邊和飄帶特徵!眾所周知,民國21年三鳥幣便是利用美國費城造幣廠所鑄金本位銀元幣模所改制的,其最常見的特徵便是寬邊,除此以外還常見有各種飄帶版。而上文美國費城風格的23年船洋也同樣是寬邊,同時也有各種飄帶版。這兩種特徵都是我們常說的中央版船洋所不具備的,由此可見,從模具傳承來說,這種風格的鑄幣確實應為美國費城所鑄。如圖:21年三鳥幣寬邊和飄帶特徵

23年船洋中央版和迴流版如何區分

如圖:23年美國費城版船洋寬邊和飄帶特徵

23年船洋中央版和迴流版如何區分

(注:寬邊特徵是三鳥幣和美國費城版船洋必有的特徵,飄帶在這兩種幣上經常可以見到,而這兩種特徵在23年中央版船洋上都不存在,故而可以說明三鳥幣與美國費城版船洋是一脈相承的。)迴流版種類進一步劃分目前所見的迴流版船洋可以根據船尾的水紋特徵分為兩類:細水紋類和粗水紋類。如圖:細水紋和粗水紋對比圖

23年船洋中央版和迴流版如何區分

細水紋和粗水紋是迴流船洋的兩個大類,他們分別有各自常見的匹配方法,我們常見的各種飄帶版多數在細水紋中出現,少部分存在於粗水紋中。另外細水紋類一般匹配大橄欖齒,而粗水紋則常匹配瓦楞直齒。有錢幣愛好者曾把細水紋特徵的船洋視作中央版,把粗水紋的視作迴流版,這顯然是沒有道理的。如圖:細水紋橄欖齒(上)和粗水紋配瓦楞直齒對比圖(下)

23年船洋中央版和迴流版如何區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瞭解到,所謂的迴流版船洋,其實是美國鑄造,並非臺灣鑄造也不會是臺灣後鑄,故而沒有道理稱其為臺灣迴流版,應稱作美國迴流版才更為妥當。23年中央版傳承性分析23年中央版船洋即民國二十三年中央造幣廠所鑄,緊跟著民國22年船洋,關於它的研究要求省事許多,因為存在著一種22年船混配23年背的過渡版船洋,這種過渡版船洋的背面顯然應該是23年船洋的雛形了。如圖:22年船混配23年背全圖

23年船洋中央版和迴流版如何區分

從圖中可以看出,此版22年船除卻具備23年船洋的基本纜繩特徵以外,它還具備窄邊以及圓字距離內邊相對較遠的特徵,這是風格一直延續到後來常見的各種23年船洋之中,其當然也就是中央版和迴流版的最主要區別。如圖:23年迴流版和中央版細節區別圖

23年船洋中央版和迴流版如何區分

如圖:23年船中央版全圖

23年船洋中央版和迴流版如何區分

一般來說,中央版船洋也有直齒和橄欖齒之分,但相對迴流版來說,中央版船的橄欖齒要小一些,直齒也更淺更寬,由於這並非最主要的區分特徵,為了避免述多而亂,本文不再加以鋪陳。船洋研究之繁難就在於史料的匱乏和鑄幣風格的相近,非體察入微不能得其奧妙,希望本文得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愛好者深入探討,以期得到更多精深的結論。參考資料《上海貨幣史》潘連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版《1949年國民政府金融的最後一搏》李金錚,徐鋒華《中央造幣廠之種種》,《錢業月報》第13卷第5號。《克勞斯錢幣目錄》《金銀貨幣的鑑定》1993版306頁,352頁。《中華民國貨幣史資料》第二輯658頁《美國財政部造幣統計報告》《中國幣圖說匯考》耿愛德1954年版“實物錢幣和拍賣會圖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