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崇寧通寶版別無論怎樣的變化,在不玩古幣的人眼裡感覺都是一樣的,這無可厚非;但在崇寧版別的初級玩家眼中,或粗識幾個大類版別尤其如短丁、大字之流的名譽品便沾沾自喜,或面對眼花繚亂的N多版別而望之卻步,這也屬正常;即使有那麼幾年玩齡的玩家眼中,仍有個別版別極難一眼判定而需對比甄別再三,或有浮躁者便棄之不理,這實屬不正常了,而我們可能就是這種玩家。

一、正字與正字美製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正字是《北宋銅錢》崇寧通寶的開篇,即2578號;在《分類譜》中叫正郭036號。這兩個版均為正字類之典範,也是崇寧通寶的代表作之一。錢文規整,鑄造精良是其共同的特徵。

錢文特徵:正字,錢文稍小,筆畫稍粗;

正字美製,錢文稍大,筆畫稍細。

形制特徵:正字外緣為直邊,直徑34.9毫米、厚3.1毫米、穿寬8毫米、重12.3克;正字美製外緣為圓弧邊,直徑35毫米、厚2.8毫米、穿寬8毫米、重11.4克。

二、正字隔輪闊通與正字隔輪背四角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正字隔輪闊通在《北宋銅錢》2652號叫寄郭闊通,《分類譜》332號叫寄郭三俯以及381號纖字昂通;正字隔輪背四角即《北宋銅錢》正字背四出,此版背郭有四決紋而絕非四出紋,故《北宋銅錢》命名是錯誤的。此版《分類譜》不載。這兩版如同孿生兄弟,無論錢文還是形制極難分辨,更有甚者兩版背郭均有決文。有沒有必要分作兩個版別呢,我認為有必要。

錢文特徵:正字隔輪背四角,錢文稍大,筆畫也粗;

正字隔輪闊通,錢文纖細,寧丁尤甚,通點稍立,寶足稍短。

形制特徵:正字隔輪闊通,細郭,錢文寄郭,直徑35.7毫米、厚3.1毫米、穿寬7.6毫米、重13.9克;正字隔輪背四決的背決文更明顯,直徑35.4毫米、厚2.5毫米、穿寬7.7毫米、11.2克。

三、闊字進通與闊字狹通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闊字進通與闊字狹通實在很難判別,錢文只是一些微小的差別,形制變化也小,闊字進通背郭肥。在《分類譜》中244號大寶進通即《北宋銅錢》2607號闊字,因其進通的特徵明顯,我們叫它闊字進通;《分類譜》242號大寶即《北宋銅錢》2610號闊字狹通。目前此兩版是否分作兩個版別存在爭議,一種意見是通字是一眼區分的特徵應分別是兩個版別;另一種意見是變化太小應當並作一個版別。

錢文特徵:闊字進通錢文稍大,遠點進通,寶足平齊; 闊字狹通錢文稍小,低點狹通(通“甬”狹),寶右足稍長。

形制特徵:闊字進通背肥郭,直徑35.1毫米、郭厚2.5毫米、穿寬8.2毫米、重11.4克;闊字狹通直徑35.3毫米、郭厚2.6毫米、穿寬8毫米、重12.1克。

四、正字俯寧與正字垂舟通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我以為這兩個版本來沒必要去作比較的,但很多崇寧愛好者就是分不清這兩個版,可能是由於《北宋銅錢》只收錄了正字俯寧,而正字垂舟通又是新發現的版沒有一個正式的命名而導致的混淆。此兩版《分類譜》均未收錄,都屬於近年發現的新版,可能正字垂舟通發現的更晚一些。其實兩版的錢文特徵有不小的差異,應該是一眼可以辨識的版別。

錢文特徵:正字俯寧,錢文稍小有俯意,進崇俯寧,通稍退且低點直鼻,昂俯寶。正字垂舟通,錢文稍大,正崇俯寧,退通且走之大起筆下垂,正寶長足。

形制特徵:正字俯寧直徑35.1毫米、厚3毫米、穿寬7.9毫米、重11.8克; 正字垂舟通直徑34.4毫米、厚2.6毫米、穿寬7.9毫米、重11.8克。

五、寬字小頭通大字與寬字小頭通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寬字小頭通大字與寬字小頭通在《分類譜》中均有記載,即159號斜寧長點俯通和157號斜寧小點俯通;《北宋銅錢》僅收錄了2622號寬字小頭通,不知何故沒有收入大字版。這兩個版別很難一眼判定,鑄造同樣精緻,錢文形制變化較小,但處處又有所不同,因此應為兩個固定板。

錢文特徵:寬字小頭通大字,錢文稍大,崇示兩點長;通頭稍大;寶王稍寬長足。寬字小頭通,錢文稍小,短點小頭通,俯寶。

形制特徵:寬字小頭通大字,外緣稍寬,直徑35.8毫米,郭厚2.6毫米、穿寬8毫米、重12.4克;

寬字小頭通,直徑35.3毫米、郭厚2.85毫米、穿寬8.1毫米、重13.2克。

六、遒勁小通與遒勁小通闊崇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此兩版《通寶分類譜》均未收錄,但《重寶分類譜》補錄了“闊通狹寶”,名曰“長尾昂通”,其實玩家更樂意接受“遒勁小通”這一名稱。《北宋銅錢》將遒勁小通歸入闊通類,命名“闊通狹寶”。考慮到闊通沒有遒勁之命名更深入人心,因此我們在重新分類時將闊通類更名為遒勁類,於是此兩版自然就叫“遒勁小通”和“遒勁小通闊崇”了。遒勁小通存世稀見,遒勁小通闊崇罕見,兩版錢文存在著過度演變關係,當然“遒勁小通”因其存世量相對多些應為最後的固定版別。

錢文特徵:遒勁小通之崇、寧二字稍小,闊通小頭,狹寶; 遒勁小通闊崇崇示之第二橫長,寧丁橫長接郭。

形制特徵:遒勁小通直徑大小不一,有不足35毫米小樣者,鑄造不精;所見大樣達到36毫米,鑄造精整。《大辭典·北宋卷》記載的直徑3.54毫米、郭厚2.5毫米、穿寬9.2毫米、重未載;遒勁小通闊崇鑄造精良者莫過於試鑄樣錢了,闊緣大樣,直徑達到了37毫米餘;圖中所見直徑35.5毫米、郭厚2.6毫米、穿寬9毫米、重12.4克。

七、邊爐小字圓冠與邊爐小字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邊爐小字圓冠由於存稀見,很多泉友為求圓冠而錯把邊爐小字當成圓冠,這說明兩版特徵較難區別。《分類譜》沒有將兩者歸入一類;《北宋銅錢》也未予糾正。《分類譜》分別為082號退崇邊爐小字和342號圓冠;《北宋銅錢》在歸類時有點似是而非,分別為2645號圓冠和2646號正郭。其實兩者無論錢文還是形制特徵都十分相似,歸入一類勢在必然。根據其錢文特徵以及《分類譜》約定俗成的歸類,何不一併歸入邊爐類呢?

錢文特徵:邊爐小字圓冠,正崇昂寧,退通短尾,降寶開足; 邊爐小字,降仰寧,進通短翹尾,寶足短。

形制特徵:邊爐小字圓冠,中緣,直徑34毫米、郭厚2.7毫米、穿寬8.1毫米、重12.1克。邊爐小字,中緣肥郭,直徑34.5毫米、郭厚2.5毫米、穿寬8.1毫米、重13.8克;

八、仰寶進崇與仰寶狹退通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崇寧通寶中那些輕易混淆的版別

當初在學習《分類譜》時,311號寬字長寧短寶與317號寬字狹通進崇怎麼也分不清楚。奇怪的是《北宋銅錢》竟然將如此相像的兩個版在分類時分了家,一個叫退通進崇2730號;一個叫狹通退通2712號。兩譜在分類時都不夠清晰,於是我們又整理出仰寶類並將兩版歸入此類,分別命名仰寶長寧、仰寶狹退通。兩者在存世方面可謂天壤之別,仰寶長寧存世甚豐,而仰寶狹退通存世罕見。

錢文特徵:仰寶長寧進崇退通,寧寶稍小;

仰寶狹退通之崇、寧、寶狹長,通“甬”較狹且走之垂足。

形制特徵:仰寶長寧,細緣細郭,直徑34.1毫米、郭厚3毫米、穿寬8.2毫米、重11.5克;

仰寶狹退通,直徑34.5毫米、郭厚2.6毫米、穿寬8.2毫米、重12.2克。

崇寧版別的辨識與歸類,既是一個舉要刪蕪的過程更是一個刪繁就簡的過程,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啊有灰機

儘管我們玩崇寧版別主要是興趣使然,但也應該有必要的態度即“嚴謹認真”,否則恐將半途而廢,願與喜歡崇寧通寶的泉友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