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她的不行!將來還得靠她養老”,勸你別把孩子養老太當回事

“你外婆摔跤骨折住院了,我想請假回去照顧她,跟你商量一下。”黃阿姨對著電話說。“媽,你好好上你的班,別操那些心了,聽我的,不要回來,還有舅舅呢!”黃阿姨的女兒說完掛斷了電話。

黃阿姨拿著電話,杵在車間一角,兩眼無神地看著窗外。“黃阿姨,你去照顧自己的媽媽,為什麼還要聽你女兒的意見?”我不忍她那麼呆站著,希望能幫幫她。

“我將來還要靠她養老,不聽她的怎麼可以?”黃阿姨搖著頭說。“就現在這情況來看,將來你也指望不上她,遵從自己的內心,請假回去吧!”講真的,我同情黃阿姨,但更多的我認為她錯了,並且錯得離譜。

“不聽她的不行!將來還得靠她養老”,勸你別把孩子養老太當回事

一、將來的事,別押在任何人身上

50歲的黃阿姨是二婚,電話那頭的女兒是她和前夫生的,快30歲了,也結婚生子了。黃阿姨和現在的老公也有孩子,但是前妻生的,黃阿姨這些年,對孩子不管不問,在她心裡,孩子是別人的,更何況自己有親生的孩子。

並且,在那些年裡,黃阿姨總是有意無意地表達出自己心裡的想法,將來自己老了,要女兒給自己養老,對女兒也是百般的寵愛,那個“白眼狼”女兒,其實是她自己養出來的。

也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這些年女兒對黃阿姨“管”得更多了,給誰家孩子紅包大了,要被念半天,自己用的東西買貴了,也會被念。這不,外婆住院都不讓媽媽回去照顧,說白了就是要黃阿姨上班多掙點錢。

換句話說,黃阿姨今天的結局,都是自己造成的。在能自食其力的年紀,過早地把自己的未來押在了別人身上。

“不聽她的不行!將來還得靠她養老”,勸你別把孩子養老太當回事

二、關於養老,是子女的責任和義務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作為子女,贍養父母本來就是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可現在有的人,總把責任與物質掛鉤,就像黃阿姨那樣的,認為自己年輕時,多為孩子付出一些,將來孩子才孝順自己。

父母本著多為子女攢一點初衷本來是沒有問題的,但不要把這種初衷轉換成將來子女對照料的籌碼。更何況,對子女過分地遷就,會讓他們慢慢地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形成一種自私自利的心理。

就如黃阿姨的女兒,她只知道讓媽媽上班賺錢,卻一點都感受不到她媽媽內心的痛,自己的媽媽躺在病床上,作為子女不能去照料,內心自責,糾結,只有自己能感受到。

“不聽她的不行!將來還得靠她養老”,勸你別把孩子養老太當回事

三、特殊家庭的關係處理建議:

當然,像黃阿姨這樣的境況,正常的家庭關係中幾乎不會出現,大多出現在重組家庭或者自己沒有子女的家庭中。

關於重組家庭:

不管是自己帶過去的,還是前任留下的,既然都組成了一個家庭,就該一視同仁,同等的對待。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即便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你對他好,他會記在心裡,會懂得感恩。同時,這樣也更利於重組家庭成員間和諧關係的建立,真的把彼此當作一家人。

“不聽她的不行!將來還得靠她養老”,勸你別把孩子養老太當回事

關於無子女的人:

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有的人沒有自己的孩子,想著老了以後讓自己兄妹的孩子給自己養老,這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但也沒有必要過早表露出自己的心意。

老家有個叔叔一生都沒有娶到老婆,年輕人眼光高,太挑。年紀大了些,就更不好找了,最後想想還是一個人過算了。但,那個叔叔是個有想法的人,即便是一個人,他承包土地種菜,做小生意,在村裡蓋起了三層小洋房。

一次聊天中,叔叔說:“將來自己老了,那些子侄中,誰不嫌棄自己,願意照顧自己,自己就把全部財產都給他。”是的,將來的事誰說得清楚,說不清楚的事,就留到將來再說。

“不聽她的不行!將來還得靠她養老”,勸你別把孩子養老太當回事

人與人之間最值得珍視的感情是彼此的尊重與理解,是純粹的,沒有利益關係在裡面的,而親情,更應該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