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的解體,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把味?

1991年之間,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 1946年3月5日,英國時任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

1947年3月12日,美國杜魯門主義上臺,標誌著冷戰開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標誌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華約解散,之後蘇聯解體,說明了蘇聯模式的失敗,標誌著冷戰結束,同時也標誌兩極格局結束,前後共44年。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變為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一超多強”。

1991年蘇聯的解體,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把味?

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2014年11月9日,戈爾巴喬夫和美國領導人在柏林共同慶祝了柏林牆垮塌了25週年。柏林牆的垮塌標誌著蘇聯和美國的冷戰正式結束。而1991年的時候,蘇聯也垮塌了。蘇聯和美國的冷戰持續了四十多年,在這四十年裡,雙方誰都不去做出讓步,而且它們都在向對方吹噓著自己的軍事力量是多麼的強大。

人們都知道,一旦兩個國家真的動起了武力,那麼損壞的將是整個地球。然而無論是神通廣大的中情局,還是神乎其神的占星家,誰也沒有料到,冷戰的結局竟是對手猝死。

1991年蘇聯的解體,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把味?

美蘇爭霸海報

蘇聯和美國的冷戰結束之後,很多的西方學者對這次冷戰的評判一般都是站在勝利者的角度,對事情的評論太過於片面,沒有從全局出發。而《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能完全地反映了這一冷戰的狀況。

這部著作的作者是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美國國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史教授,著名的冷戰與蘇聯—俄國曆史學家,曾獲得萊昂內爾·蓋爾伯獎與馬歇爾·舒爾曼獎。他是個蘇聯人。畢業於莫斯科大學之後專門從事西方的研究工作。他把蘇聯按照時間的順序記述了蘇聯各大領導人對冷戰的決策過程,表現了蘇聯領導人的各種狂野和軟弱,爭強好勝與妥協的性格,這本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冷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人的狀況。比較值得一看。

1991年蘇聯的解體,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把味?

斯大林

這部書表面上來看是記錄了某種東西,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其實這本書並不是對當時狀況的簡單描述,更多的是通過這些事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根據此書的描述,進一步深究我們就能知道,蘇聯當時之所以在冷戰中以失敗而告終,主要原因就是蘇聯根本沒有變革的意識,他們始奉行著“斯大林模式”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的”的思想。

因為缺乏變革的意識,使得蘇聯在經濟和政治文化上出現了很多的弊端。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經濟上的弊端,因為蘇聯拒絕發展市場經濟,導致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下降,人們的溫飽問題難以解決,所以綜合國力就上不去。政治方面,蘇共因為驕傲自大,所以逐漸喪失了以前的艱苦奮鬥的傳統,各種背叛黨的行為開始出現,導致人民埋怨的聲音越來越高漲,蘇聯的根基也在慢慢的動搖了。在文化上,因為蘇聯始終對文化實行封閉政策,所以一些有志向的年輕人開始崇拜西方的文化,而蘇聯的一些著作則慢慢地被人們淡忘。

1991年蘇聯的解體,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把味?

戈爾巴喬夫照片

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著作《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與正是對這種情況的真實反映,蘇聯進行外交,其目的並不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向外擴張,以爭取更多的土地。但是隨著蘇聯多年的對外征戰,軍事力量早就已經消耗殆盡。所以在戰場冷戰當中,蘇聯輸給了美國也在情理之中,他輸掉的不是戰略和戰術,而是思想。沒有辦法最後只能解體,蘇聯的解體也標誌著蘇美冷戰正式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