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引火湯治療虛火上炎

引火湯出自清朝陳士鐸《辨證錄》,由熟地、巴戟天、茯苓、麥冬、五味子組成,主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常添油桂一味,引火歸元。

引火湯醫案三則


一、倒經衄血

翟三妞,18歲,糧站家屬。1983年5月8日,經前鼻衄5月,自覺面部轟轟發熱,外觀如醉。服涼血、止血藥數十劑,非但無效,反增心悸,目赤如鳩,熱勢如焚,目珠熱痛。自感腳底有冷風陣陣吹入,雙膝冷痛,尿多不渴。脈大寸盛,舌紅少苔。細觀之,面部紅色鮮豔,知是火不歸原,誤服涼劑,予引火湯加油桂1.5克,4劑而愈,追訪10年未犯。

二、複發性口腔潰瘍


離休幹部陳xx,68歲,經北京西苑醫院專家會診,確診為“複發性口腔潰瘍”,病程30年,百治不效。其症,初起舌尖部發出針尖大之紅疹,灼痛。1周內蔓延至兩腮、下唇內側、舌兩側,1周後由紅變白,漸成玉米大之凹洞性潰瘍,20日後又漸變紅色,1月左右漸愈。或勞累過甚,或飲酒過多,或食辛辣食物,其病即作。尤以突然氣惱,暴怒,幾分鐘內便滿口一齊發病。輕則一月一發重則一月數發。最重時潰瘍擴展至咽喉部,則只能喝點涼奶或流質食物,痛如火灼,寢食俱廢,苦不堪言。

四處求醫,除西醫對症療法外,曾服中藥導赤散、涼膈散、連理湯、調胃承氣、丹梔逍遙,皆無效。刻診脈洪大,面赤如醉,雙膝獨冷,夜多小便。證屬高年腎陰下虧,陰不抱陽,龍雷之火上燔。予引火湯大滋真陰,油桂小量引火歸原:

九制熟地90克,鹽巴戟肉30克,天麥冬各30克,雲苓15克,五味子6克,油桂2克(米丸先吞)。3劑。

藥服1劑,症退十之七八,3劑服完痊癒。追訪半年雖偶爾飲酒或情志變動,亦未發作。此法治癒本病120餘例,多數一診痊癒,無復發。

三、白塞氏綜合症

城關醫院司藥寶蓮,40歲,1981年12月23日初診。患口腔潰瘍,外陰潰瘍6年。發作多在每年冬季,尤以冬至當日,交節之時刻一到,立刻發病。經治多年無效。診視,見舌紅如柿,無苔,口乾極而不欲飲。口角內側,舌邊尖部,白色潰瘍成片。外陰不便診查,據訴,每發病,先覺外陰辣痛,旋即口舌生瘡。頭暈如騰雲駕霧,面部轟熱如潮。按脈沉細,雙膝獨冷。其症發病甚急,說來就來,一二分鐘即令人不能忍耐。

此症,《金匱》謂之“狐惑”,現代謂之“白塞氏綜合症”。本論謂由溼熱生蟲,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治以清溼熱而殺蟲。此例病經多年,反覆發作,未見溼熱積毒徵象。從脈證推斷,恐系腎陰久虧,陰不戀陽。適逢冬至節令,一陽來複,龍雷之火不僅上燔,且腎與前陰相關,又且下焚,姑予引火湯一試。

12月27日,藥後諸症皆愈。此法並治45歲以上之男子多人,服藥1劑,口舌瘡即退,服3劑下陰部之潰病亦了無痕跡。

本文摘自《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