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疫情下的中國足球直面“三大難題”

中國足球的新賽季原計劃在2月底開鑼,但受疫情影響至今仍按兵不動。整個“停擺”期間,中國足壇至始自終貫穿一個“難”字。

首先是中國足協的“難”。

自2019年8月份中國足協換屆以來,陳戌源和劉奕這對“主席+秘書長”的搭檔就備受外界質疑。

“職業聯盟”本是他們上臺後的最重要抓手,無奈在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下,“職業聯盟”過去三年多在幾家中超俱樂部投資人一起推進的努力基本被白費。

根據最新的上層指令,一個在中國足協主導下不倫不類的“職業聯賽理事會”即將誕生,未來將統領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職業聯賽。

疫情期間,受制約防疫要求,中國足協無法採取固定辦公方式。儘管期間用視頻會議等手段處理了一些問題,但很多核心工作其實根本就是處於“半癱瘓”的狀態。

一個天津天海是否符合中超準入的技術問題,居然來來回回糾纏了三個多月還沒有定論。至於疫情期間“降薪”的問題,中國足協雖然出臺了一份最少降薪30%的指導預案,但卻被大部分俱樂部投資人譏諷為異想天開。

說到底,一天不成立真正的“職業聯盟”,中國足協“翻車”的頻率會越來越高。

【熱評】疫情下的中國足球直面“三大難題”

外界並不看好“陳戌源+劉奕”這對中國足協新組合

目前,中國足協內部又傳出長達8個月的機構改革基本完成的消息,原來足協下面分設的30多個部門將壓縮到一半左右。其中,陳戌源未來主抓國家隊的工作,劉奕將主抓多個部門合併之後的“大競賽部”。

也就是說,國家隊和聯賽這兩大塊專業程度最高的業務,居然被毫無經驗的中國足協主席和秘書長這兩個“最高領導”親自上陣管理——能不“難”嗎?

其次是中國職業聯賽的“難”。

由於天海的中超準入問題懸而未決,中甲、中乙又有大量俱樂部破產退出,加上新賽季重啟時間無法敲定,因此今年中國足球的三級職業聯賽到底怎麼搞,中國足協至今未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中超16家中超俱樂部在過去3個月一直處於階段性集訓的狀態,球員的心態和狀態因長期沒有正式比賽都得不到健康的保證。

更難的是,因受中國目前入境政策的限制,而今多家中超俱樂部的主教練和主力外援仍滯留海外,返華時間無法保證,中國足協也不可能就此事向有關部門申請“特殊通道”。

中國足協則屢次強調今年的中超不會取消,而且會保留30輪主客制,不會採取跨年賽制,甚至不會採取空場比賽的方式。近日,中超公司還通知各俱樂部要向當地防疫部門做好隊內訓練賽和熱身賽的報備,中超轉播商會對這些內部比賽進行直播。這意味著,中超很可能會在6月份之內正式開啟。

但是,一旦6月份中超無法重啟而要拖延到7月份的話,那麼受亞冠、國足40強賽等重要大賽的影響,中超根本不可能按照常規賽制完成全部30輪比賽。

而就最底部的中乙聯賽而言,最近足協拋出的一份新競賽方案在足球圈內引起一片譁然。複雜的混合賽制和大量只有“鍛鍊意義”的中超U23球隊存在,未來的中乙聯賽會變成怎樣的樣子還無法預測。

第三就是國足備戰的“難”。

東京奧運會的延期,與中國唯一有關的就是賈秀全率領的中國女足。目前,中韓女足之間為爭奪晉級東京的兩回合附加賽到底什麼時候踢仍沒有定論,面臨推遲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兩個選擇。中國女足剛剛在南京結束了一次飛行集訓,中韓對決的延期或許對他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熱評】疫情下的中國足球直面“三大難題”

國足主帥李鐵身上的壓力依然很大

中國男足因為無緣東京奧運,主帥李鐵的團隊今年的任務是必須以40強賽全勝的成績殺入12強賽。

40強賽最後4輪比賽到底推遲到9月還是10月開始,目前亞足聯和國際足聯存在意見分歧。亞足聯希望10月、11月完成40強賽,這個方案對國足也是有利的,畢竟國足還有安排熱身和集訓的可能。國際足聯則希望40強賽提前到9月份開始,那麼對國足來說,這個方案就意味著很難安排充裕的備戰時間了。

目前,李鐵在5月份的上海集訓一共徵調了艾克森、李可、洛國富3名歸化球員參加。此舉被外界視為李鐵釋放了自己對歸化球員持開放態度的信號。那麼,未來李鐵會不會增加歸化球員報名參加40強賽?這個問題恐怕將在媒體和球迷當中存在長時間的爭論。

中國足球當前面臨的“三難”,並不僅僅只是今年的困局,很可能會直接影響未來數年的走勢。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