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吃的鯽魚為什麼特鮮美?第一次聽上海野釣者這麼解釋

非常時期請多多關注訂閱“古銅映話”

相信很多老上海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不少吃的東西,小時候的時候滋味是那樣的美味;儘管現在比那時候生活水準提高不少,吃的東西種類也多不少,但是再也沒有過去的好滋味。

小時候吃的鯽魚為什麼特鮮美?第一次聽上海野釣者這麼解釋

是現在的很多東西變味了,沒有過去的品質,還是我們自己的味覺改變了,變差了?這個疑問一直在我的心頭縈繞,直到某一天我在上海浦東的一條河浜邊遇到了一位野釣者,這位老者的一番話,使我茅塞頓開,哦……

(請看下面一段視頻)


怎麼看懂本地野生鯽魚與養殖鯽魚的區別呢,除了個頭大小顏色深淺之外,還可以看魚尾巴,魚尾巴長而且大的,必是野生;反之是人工飼養,因為野生的鯽魚生存環境兇險,尋食躲避天敵,長成了強有力的尾巴。

為什麼本地野生鯽魚好吃,老者還告訴我,人工養殖的鯽魚口感不好還是其次的,現在養殖魚的人,為了縮短養殖週期,幾乎都投放了激素什麼的,魚塘魚多、擁擠,生病就使用農藥什麼的……

小時候吃的鯽魚為什麼特鮮美?第一次聽上海野釣者這麼解釋

小編小時候飯桌上有一碗魚湯,簡直就是過節的感覺;現在比過去是有的吃了,而且多很多。

但是我們又失去多少呢……

視頻製作不易,不求打賞只求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