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人性最大的惡是什麼?人性最大的惡,就是消耗別人的善良。”時至今日,主樓村和村民,彷彿已經變成一個巨大且吸滿血的水蛭,而大衣哥朱之文再想要剔除,不僅會濺得一身血漬,可能還會掉很多層皮。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一)蹭人家的名,踹人家的門,還要挖人祖墳?

大衣哥朱之文的成名以《滾滾長江東逝水》而開啟,何其波瀾壯闊且一往無前。而如今身處的這趟渾水卻似乎越來越稠,令他再也難以自如地行走在村裡。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你以為出門萬人空巷、長槍短炮,是所有村民對於大衣哥的絕對擁愛?在我看來,一個個高舉的手機、一幅幅直播的畫面,無疑是對一個人尊嚴毫無底線的踐踏。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24小時全天候的直播、360度無死角的拍攝,已經不能用所謂磨牙吮血來形容了。人的名樹的影,即便是對待作為“全村人的希望”而存在的大衣哥,也不應該如此過度營銷、甚至於竭澤而漁。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古有“看殺衛玠”的典故,一個人始終處於精神狀態高度緊張的狀態下,難免令人擔心。我們能看到的是大衣哥始終笑口常開的良好心態,但那一抹眉宇間的憂色猶然未去。

《晉書·衛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酒壯慫人膽,平地起波瀾,魯迅先生曾說過:“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顯然,這名藉著酒意踹人大門的醉漢,連怯者都算不上,不過是在眾人哄抬之下、扮演的小丑而已。畢竟,群眾所能支配的恐怖力量,在《讓子彈飛》裡已經由一碗涼粉引發的血案,展現的淋漓盡致。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看戲、吃瓜群眾、病毒式傳播,三個齒輪緊密咬合,推動著朱樓村以及少數人再次霸屏,“這是一個充滿轉變而又混亂的時代”,古斯塔夫·勒龐在《大眾心理學研究》中提到:“群體只能以圖像的方式進行思考,而且只有圖像才能為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這也能理解為什麼手上的麵包和有趣的戲劇表演,能夠成為古羅馬平民的幸福理想生活。當流量等同於麵包、當鬧劇就在眼前時,群體立刻就處於睡眠者的位置上,他們的理性就會被暫停運轉,徘徊在無意識的邊陲地帶、迅速屈服於所有的暗示,並擁有所有無法上溯至理性影響的生命體所特有的暴力感受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換個時空,假如只有醉漢一人、且是大白天,即便是他喝了酒他還會這麼做嗎?顯然不會。

(二)金剛怒目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菩薩與金剛的分別,並不在於位階,而在於心性和手段。《宣律師感天侍傳》有云:

答曰:迦葉佛時,有利賓菩薩,見此山人不信業報,以殺害為事。於時住處有數萬家,無重佛法者。菩薩救之,為立伽藍,大梵天王手造像身。初成以後,菩薩神力能令此像如真佛不異,遊步說法教化諸人,雖蒙此導猶不信受。

“遊步說法教化眾人,雖蒙此導尤不信受”,可見在行霹靂手段之前,利賓菩薩已然無可奈何。

於時菩薩示行怖畏,手擎大石可落,欲下壓之。菩薩伴怖,勸化諸人,便欻迴心信敬於佛,所有殺具變成蓮花,隨有街巷花如種植,瑞自此方攝化神力。

“於時菩薩行怖畏,手擎大石可落,欲下壓之”,在教化無效之後,唯有雷霆一擊,方能令惡人歸服。

可以看出,這個故事中重要的是,不論是菩薩還是金剛,其寬恕別人的前提是:有神力(“自此方攝化神力”)。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舉個例子,在生活中如果有人欺負了你,但你又打不過這個傻大個,你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原諒對方、要麼心想算了,因為即便你不原諒強者,你又對強者能做什麼?因為沒有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弱雞,而更願意去做阿Q。

再舉個例子,還是這個傻大個欺負了你,但他不知道你偷偷上了嵩山少林學武功,面對這種情況,你依然有兩種選擇:A.原諒對方B.狠揍一頓。如果此時你的選擇依舊是前者,我覺得這樣,可能才算是菩薩心腸。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寬容和妥協是強者特權,弱者如我輩,一無所有,不是可以學來的。”——高爾泰

那麼,毫無疑問大衣哥朱之文屬於前者,掌握輿論影響力的他不能算是一個弱者。但他的做法,我甚至懷疑,那個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夫子都會從墳墓裡跳出來,給他一記“當頭棒喝”: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論語·憲問 》

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笨啊,你以德抱怨,那拿什麼好東西來報德呢?”

答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沒錯,一個人越是善良,那麼你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一些。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這裡的直,並不是說別人踹了你家門,你就直接拍之以搬磚,相反,“直”是一種品質,是一種冷靜下來的反思過程。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可以參照孔子另一個思想:“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通俗點說就是:別人打我了,首先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佔理嗎?不佔理,即使他地位卑下,我也不能欺負他;而如果我佔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此時的“直”取“是非曲直”之意。

所以說,這個事件的後續發展,公安機關的介入,其實就本該是朱之文的“以直報怨”!

(三)無形的道德鎖鏈與人際關係策略

魯迅先生還說過:“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面對朱之文的寬容大度以及踹門事件本身,很多人覺得有可能是藉機炒作。但我們仍然願意相信,朱之文還是那個朱之文,大衣哥也還是那個大衣哥,正如他自己所說:“我還沒有飄。”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當然,也有人揣測過大衣哥始終不曾搬離朱樓村的原因,可能是擔心此舉會招致村民的報復,畢竟已經有人放言:“敢搬家就刨他家祖墳!”,而朱之文的答案相當樸素,:“故土難離,樹高千尺不忘根”。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其實我們換個角度看,成名後的朱之文已經和整個朱樓村綁在了一起,而這捆繩子則是無形的道德律。人們從遠古狩獵時期就開始協作共存、到了農業社會協作能力更是發達到無以復加。而維護合作最重要的一點,即在群體內部建立起一套大家都遵守道德標準:

即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連接起社會中其他人孤島的橋樑,正在於此。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本性之中,我們卻是受到“內心真實感受”驅動的動物,做了好事會感到心情舒暢,做了壞事會惴惴不安。但長時間的社會道德律強化和生活條件反射的累積,有時候讓我們一直處於外界與內心“十分糾結”的狀態:做了大家認為都對、但自己難受的事。一個詞形容:

如鯁在喉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也就是說,道德的存在只能反覆提醒我們一件事:每個人,都是自私導向的,都是自我感受驅動導向的。只有突破這些傳統道德規則在我們身上的束縛,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時,對方才能夠接受到你的訊息,才能在你不舒適的時候,退開的遠一些,而在你感覺舒服的時候,靠你近一些。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採用這樣的社交策略,你所收穫的,不僅是真實表達之後帶來的情緒疏解,而別人在知道你的不適邊界後,也能再次重新審視你們之間的社交關係,而不是一步步侵入你內心不能觸及的底線之內。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大家熟知的“囚徒理論”,關於它的最優解,其實是一個極為簡答的策略,即以“以牙還牙”。這個策略僅僅包含四個程序指令,總共兩條簡單的規則:

1、第一輪主動地選擇合作。

2、以後每輪都選擇互惠式合作。

即第一輪永遠選擇和對方合作,如果對方也選擇合作,就一直合作下去;一旦對方選擇背叛,則下一輪也選擇背叛,以牙還牙;當對方重新選擇合作之後,下一輪則恢復和對方合作的策略。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所以,如果用這個觀點去看待這場朱之文與踹門者的博弈,就會得出這樣一個有意思的認識:

1.踹門者沒踹門之前,朱之文默認合作,此時,朱之文獲得了認可,踹門者獲得了流量。

2.踹門者踹了門之後,公安介入,朱之文名譽受損,踹門者遭受拘留。

3.此結果被眾人圍觀之後,調整積極的社交策略,從而維持之前的合作模式。

關鍵之處就在於,一旦打破邊界或者遭遇侵犯,你需要迅速釋放信號,讓別人去調整相處策略。實際上,還是老祖宗那句話:“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畢竟,“以德報德”風險太高,和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和有道德的人談道德,才是有意義的。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你指望以自己的價值觀去替換他人的價值觀,本來就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寄希望於“日後改正”,且不說且不說你能不能等到那一天,他有困難了找別人解決不找你咋辦?找了你你解決不了咋辦?最糟糕的,你幫助了他,他還不覺得羞愧,咋辦?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薩心腸,但也需金剛怒目!

所以,如果長懷慈悲之心,便要用雷霆手段將其驚醒,畢竟你可能永遠叫不醒那些裝睡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