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名字取“仁義長壽”之意!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北宋真宗鹹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其中,就仁壽縣來說,人口超150萬,隸屬於眉山市,地處眉山市東坡區東南方向34.32公里,縣城北距成都50公里,南距樂山80公里,東距資陽70公里。在歷史上,隋朝正式設立仁壽縣,名字取“仁義長壽”之意,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名字取“仁義長壽”之意!


首先,仁壽縣隸屬於四川省眉山市。在地理位置上,仁壽縣地處眉山市東坡區東南方向34.32公里,縣城北距成都50公里,南距樂山80公里,東距資陽70公里。仁壽縣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70公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30公里。180米寬的世界級城市中軸——天府大道直達縣城,遂資眉高速公路、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橫貫全境。仁壽縣境內屬於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1009.4㎜,年均日照1196.6小時,無霜期312天。就仁壽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蜀國的疆域。商周春秋時期,古蜀王國的疆域北達漢中,南至南中,東至鄂西清江。戰國時期,蜀國向北保有漢中,向南深入西南,向東據有嘉陵江以東地區。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名字取“仁義長壽”之意!


到了戰國中期,秦國消滅蜀國,該地區成為秦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四川省仁壽縣一帶屬蜀郡這一建制。漢朝時期,今眉山市仁壽縣一帶分屬犍為郡武陽縣部分和蜀郡廣都縣部分。武陽縣,縣治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武陽鄉平茯村。西漢元朔二年(前127年)設立廣都縣,屬蜀郡。治所在今四川雙流縣東中和鎮。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仁壽縣一帶成為蜀漢的疆域。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簡稱“蜀”,亦稱“劉蜀”、“季漢”。在三國時期,該地區屬犍為郡武陽縣東境。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名字取“仁義長壽”之意!


南朝梁時期,該地區為懷仁郡所轄一縣的懷仁縣,治所在今文林橋附近。西魏時期,懷仁縣改稱普寧縣,屬陵州懷仁郡。在南北朝時期,今仁壽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設立陵州,以普寧縣為州治所在地,今仁壽縣一帶屬之。隋開皇十三年(593)改普寧縣名為仁壽縣,為陵州治。因南朝梁時期,該地區為懷仁郡地,命名仁壽,寓意吉祥,又取“仁義長壽”之意。由此,就仁壽縣這一建制,始於隋朝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建立後,仁壽縣屬劍南道。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除州、郡制,改益州為劍南道,治所位於成都府。因位於劍門關以南,故名。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將始建縣(即今仁壽縣彰加地區)併入井研縣。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名字取“仁義長壽”之意!


最後,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始,仁壽縣屬成都府。元朝建立後,仁壽縣屬成都路。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井研併入仁壽縣。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仁壽縣屬成都府。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仁壽縣改屬資州直隸州。到了1928年,仁壽縣直屬於四川省。1985年,仁壽縣屬樂山市。1997年,仁壽縣劃歸眉山地區。2000年,撤銷眉山地區,設立地級眉山市,仁壽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仁壽縣總面積達2606.3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55萬人,也即為四川省人口最多的縣之一。對於仁壽縣,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