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煩縣:今年將做好七大重點工作

一、決戰完勝脫貧攻堅收官戰

統籌“鞏固、提升”兩促進。鞏固方面,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做實做細駐村幫扶、政策宣傳、數據臺賬等基礎工作,不折不扣落實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等保障政策。提升方面,突出抓好“產業、就業”兩個重點。用好產業扶貧項目達產增效辦法,擬統籌1.9億元,全部用於八大工程21項行動111個項目,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用好就業激勵政策,力爭實現貧困勞動力一技在手、一人就業、一家脫貧。

堅持“脫貧、防貧”兩手抓。脫貧方面,實行“戰區作戰與掛牌督戰”雙管齊下,緊盯剩餘的191戶493名貧困人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實施個性化施策、精準性幫扶,確保脫貧攻堅奔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對照督戰清單,對貧困人口多、搬遷後續扶持任務重、承擔政策落實任務多的7個部門、5個鄉鎮、13個村,實施掛牌督戰,確保圓滿交賬。防貧方面,進一步完善預警監測機制,對重點群體動態精確監測,繼續實行返貧險政策,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及時化解返貧風險。

強化“整改、防範”兩手硬。整改方面,圍繞飲水提升、住房安全、易地搬遷拆舊復墾、小額信貸逾期、村衛生室和文化服務中心日常管理等薄弱環節,逐項整改到位。防範方面,重點在加強扶貧產業項目資產後續管理上下功夫,讓扶貧資產充分發揮效益,為構建長效穩定的脫貧機制提供有力支撐。

二、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做精特色產業。著力在“特色做特、優勢做優、品牌做精”上持續下功夫。在綠色種植上重點發力,以有機旱作技術為支撐,重點打造5個省級、市級有機旱作示範片,帶動發展有機旱作馬鈴薯5萬畝、穀子3萬畝、中藥材2萬畝,啟動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孵化園,促進綠色產業提質升級。在規模養殖上重點突破,以“園區+基地”為抓手,全面推進新青林水貂、康福蛋雞、懷安肉牛、中合種豬養殖園建設,積極謀劃實施京東農場示範基地,帶動生態養殖擴容增效。在功能食品上重點推進,以“山水婁煩”區域公共品牌為依託,加大“婁煩山藥蛋”“晉谷芝富鋅小米”“樓煩王小雜糧”等產品宣傳推廣力度,擴大影響力,提高附加值。

改善人居環境。開展“垃圾清零、汙水治理、拆違治亂”等專項行動,特別要深刻認識“廁所革命”的重要意義,總結經驗、示範帶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高質量改造戶廁3437座,以“廁所革命”推動“觀念革命”,爭取打贏翻身仗、再上新臺階。

三、開拓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做新做綠傳統產業。加快煤鐵企業改造升級步伐,最大限度盤活廢棄工礦用地。利用環保、能耗標準倒逼和市場化手段,嚴控焦化建成產能,全力服務太鋼尖山鐵礦、龍泉煤氣化、山西煤運集團等駐地企業加快發展,引領傳統工業儘快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加快30兆瓦雲鼎光伏發電、49.5兆瓦馬頭山風電項目建設,完善88.48兆瓦光伏電站後續運維管理,推動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大力推進農信社改制,加快建設靜遊物流園區。規範提升電商服務業發展,力爭年內農產品上行銷售額達1000萬元以上。

做實做活文旅產業。啟動創建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國家4A級旅遊景區。提升鄉村旅遊品質,推進河北村、下石村、峰嶺底村3A級旅遊示範村提檔升級,加快雲棲谷、雲昇昌、汾河灣、孔雀小鎮、美美公社等景點建設,大力實施農業體驗、農田採摘、農家休閒、農產品功能推介等項目,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合理佈局高君宇故居和紀念館、米峪鎮戰鬥遺址紀念地和烈士陵園、358旅指揮部舊址等旅遊資源,重點推介2至3條精品線路,推動縣域旅遊珠連成串,連線成面,全域聯動。

四、高標準保護生態環境

全面加強生態修復治理。積極探索生態——脫貧——旅遊深度融合的“綠色+”綜合治理模式,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格局。山體修復治理,重點對馬家莊鄉、蓋家莊鄉、靜遊鎮等鄉鎮的固體廢棄物壓佔地、廢棄場地進行護坡覆土、植草綠化。統籌汾河干流上下游、左右岸,高標準建設水源涵養林、水保林8.5萬畝;繼續加大荒山綠化、灌木林改造力度,完成造林18萬畝;高質量建設汾河上游人工溼地、汾河干流石峽溝溼地,打造汾河婁煩段新景觀。著力推進新建縣城汙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完成靜遊鎮、杜交曲鎮兩個汙水治理項目,提升水環境質量。

縱深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持續引深工業汙染治理、揚塵汙染防治、散亂汙企業整治、清潔能源替代、柴油貨車和散裝物料車治理等專項行動,力爭空氣質量位居全省前列。紮實推進水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嚴格落實河長制,持續開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違建清除等“清河行動”。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大力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

五、加快城鎮化發展步伐

優化縣城規劃,完善縣城功能。圍繞供熱、排水、出行等民生焦點問題,補齊縣城基礎短板,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加強管網建設,實施新建縣城汙水處理廠,啟動新建集中供熱熱源廠,系統謀劃縣城排洪區改造、舊城管廊建設,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強化路網改造,加快啟動濱河南路西延、南大街東延、人民醫院環路以及第三實驗學校南側道路建設,積極推進北大街、無名路改造工程,完成縣城二級汽車站建設,不斷提升縣城能級。

強化縣城管理。大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加大亂停、亂放、亂貼、亂佔等市容亂象整治力度,加強管網、路面、綠化、路燈等常態化運維管護。深入開展“兩下兩進兩拆”專項整治,實施23處老舊小區、13條背街小巷整治改造,突出抓好農貿市場、校園周邊、“五小”行業髒亂差治理。

六、激發高質量轉型動力

推進重點改革,創優投資環境。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實施“一枚印章管審批”,促進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全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落細落實疫情防控期間一系列復工復產政策措施,助力民營經濟儘快恢復產能、做優做強。加快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賬款,讓企業輕裝上陣。深入開展幹部定點聯繫民營企業活動,做好服務保障,營造重商親商濃厚氛圍。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營造投資發展的潔淨天空。

大力招商引資,狠抓項目建設。藉助專業招商機構,積極推行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股權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力爭引進一批帶動性強、貢獻率高、前景廣闊的好項目大項目新項目。完善招商優惠政策,建立項目服務機制,開闢綠色通道,優化土地等要素供給,做好項目洽談、簽約、開工、投產全過程服務,確保項目招得來、落得下、留得住。強化“項目為王”的鮮明要求,全力抓好轉型項目建設年活動。

七、不斷增進群眾福祉

全面提升社會事業網。提升普惠性幼兒園7所,改造鄉鎮寄宿制學校7所,完成婁煩中學綜合樓、縣職教中心建設並投入運行。積極探索“名校+”教育改革模式,辦好第三實驗學校,努力打造特色鮮明、高端優質的一流學校。全面啟動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深入推進“健康婁煩”建設,兜住特殊群體特別是偏遠村莊老年群眾的醫療保障最底線,消除醫療服務空白點。

著力完善社會保障網。加快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落實到位,全面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做好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補貼工作。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完成敬老院消防設施改造,規範35個農村日間照料中心運行。完善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突出抓好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有效織密社會平安網。大力推進“平安婁煩”建設,鞏固拓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著力構建長效化、常態化機制。健全完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強化信訪維穩工作,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

大力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會等事業,紮實做好氣象、地震、人防、雙擁優撫和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等工作,為全縣高質量發展凝聚起正能量和強大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