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粉裡藏著的美食情懷,是博白這碗深山自磨粉延續50年的祕密

在博白縣浪平鎮充粟村一個三岔路口,有一家沒掛有招牌卻名聲在外的自磨粉飲食店,店主每天利用傳統方法制作出來的自磨粉供不應求,吸引了附近鄉鎮乃至縣城的食客前來消費。而一塊有50年曆史的橢圓形木砧板,每一碗美食都從這塊砧板上留下香味。

1 聞香而來,粉店已開了50多年

日前,記者在浪平鎮採訪時,慕名來到充粟村這家沒有招牌,人們卻聞香而來的飲食店。只見一間小屋屋簷突出,屋子裡面被柴火燻得黑黑的;而屋子裡,擺放的桌子也很簡單,卻不時有食客前來吃粉。旁邊的村民說,這就是聲名遠揚的“充粟自磨粉店”。

一碗粉裡藏著的美食情懷,是博白這碗深山自磨粉延續50年的秘密

走進小店,一個年輕的婦女正在忙碌著,只見她動作熟練拿開用白紗布包住的自磨粉,拿出一大片細膩光滑的粉,用花生油勻一下,然後放在一塊已經顯得有些陳舊的橢圓形木砧板上切幾下,裝好在一個大碗裡,隨後問客人要加什麼菜,把客人需要的菜放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有食客悄悄說,粉好吃與這塊木砧板不無關係。記者問店主,這塊木砧板是什麼材料的,她笑而不語。

賣粉的年輕婦女叫梁冰雪,她說這個粉店現在是由她夫妻倆一起經營,這粉店原來是她丈夫馮靖風的爺爺經營的,這些年爺爺年紀大了,就交給他們年青人來做了。從爺爺在這裡經營粉店算起,這個店已經開有50多年時間了。

一碗粉裡藏著的美食情懷,是博白這碗深山自磨粉延續50年的秘密

2 每一道工序都有時間的沉澱

梁冰雪說,他們一直按照爺爺傳授的製作自磨粉的辦法來經營粉店,雖然時間在變,但是原汁原味的好味道一直沒變,所以一直吸引很多食客前來。

當問及這個飲食店的石磨粉有什麼特色時,梁冰雪說有兩個關鍵的地方,一個是用油,用的花生油是經過10多個小時熬煮,用熬幹水分香醇的花生油塗抹在石磨粉上,保證石磨粉嫩滑、味香;另外一個就是自磨粉是用清澈甘甜的山泉浸泡過的上等大米,用石磨反覆研磨出來米漿,經過傳統工藝用柴火蒸汽慢火蒸熟的米粉,色澤純白油亮,品質細膩,鮮嫩,口感非常好,澆上配料,吃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一碗粉裡藏著的美食情懷,是博白這碗深山自磨粉延續50年的秘密

這家自磨粉飲食店,每天製作石磨粉15公斤~25公斤,最多就是50公斤,基本上都是每天中午就把石磨粉賣完了。

“既然那麼多人喜歡吃石磨粉,為什麼不多做點?”梁冰雪說,為了保證石磨粉的原汁原味,都是人工操作,現蒸現賣,需要花很多時間。他們夫妻倆每天都是凌晨3時起來磨粉,磨幾個小時粉,然後才分工去蒸粉,準備配菜,如扣肉、牛腩、牛肉、豬肉、雞蛋等。有時候遇到節假日,知道吃粉的人多,他們還要幹通宵。以前沒有用改裝的機器磨粉的時候,他們用力推石磨,就是磨粉都要花一天時間,現在用上了電器改裝過的石磨,磨粉的速度快很多了。

梁冰雪說,爺爺年紀大了,前幾年就把這家自磨粉的小店交給他們夫妻倆來經營了,希望他們好好把這個充粟自磨粉的手藝和誠信的口碑傳承下去。現在小店裡磨粉的研磨和切粉、菜的木砧板,都是50年前的老物件,這些老物件就像一位忠實的衛士,一直陪伴著他們,是見證他們家自磨粉50多年來深受食客喜歡和關注的“傳家寶”,對他們家而言,具有非凡的意義。(玉林新聞網 詹麗萍 宋建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