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是壞?這些歐美電影一直備受爭議!

有的時候,一部有深度的電影就相當於給大部分人臉上來一巴掌。

大熒幕總會把第電影裡的內容放大後呈現給我們,也就會在一夜之間創造文化精神,甚至改變世界,或者,引起爭議。

電影本身就是最強大的媒介之一,是電影人表達自己的工具。

只是另一方面,有時候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話題性太強,站在不同立場的人太多。有時候,走投無路的一些製作人故意引起爭議,只是為了宣傳一部平庸的電影。也有一些時候,電影的製作團隊覺得自己可以打一波擦邊球,在灰色邊緣逛一逛,結果觀眾不是白痴,很明顯能看出來他們想表達的內,於是他們掉進了黑洞。

當然,這裡的灰色地帶並不是法律或者情色,更多的是道德和人性方面的話題。

下面的這些歐美電影或多或少的因為各類原因引起了很多觀眾的憤怒、恐慌和敵意,上車後記得繫好安全帶。


是好是壞?這些歐美電影一直備受爭議!

《食人族大屠殺》(1980)

內容血淋淋的電影多得是,這是為什麼要給電影分級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會有人獨愛內容暴力兼恐怖的cult片。

而《食人族大屠殺》之所以備受爭議,是因為電影裡的一些暴力是真實的,甚至是靠化妝和血漿做出來的假暴力場面都很真實。

而過於真實的後果就是導演德奧達託直接被送上法庭,罪名正是謀殺!

德奧達託導演成功的澄清了自己,因為為他作證的正是“被謀殺”的那名演員,活生生的站在證人席上。

可事情就像這部電影引起的爭議一樣,不會就這麼簡單結束。

《食人族大屠殺》能拿下金卷軸獎-最佳恐怖電影確實是實至名歸的,而就是因為太實至名歸,也一直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具爭議的電影”。在電影發行之前,這部電影表面上被描述為:一個電影攝製組在南美洲叢林中拍攝關於食人族的紀錄片時失蹤了。一年後,他們的電影膠片被發現並帶回了美國,而這部電影正是那捲膠片……(本段描述來自百科)

可實際上這只是電影的噱頭,裡面的內容確實是導演自己另外拍的,只是到底有沒有這麼一卷膠片,有沒有這麼一回事,就不知道了。

而重點正是這部電影並不是所謂的“帶回來的膠片”,而是導演自己拍的。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他們徒步進入亞馬遜的荒野,遇到了“野蠻”的部族,結果見到了各種酷刑、謀殺、強X以及閹割,還有吃人,再加上對土著人民的種族主義的描述。

也許電影的通過化妝、造型、借位、動物內臟和大量的血漿等製造了一個很恐怖的場景並沒什麼錯,頂多就是被劃分為未成年人不允許觀看,但電影裡確實有虐待動物的畫面,就像烏龜被肢解,以及一些更為血腥的場面。

儘管導演並沒有什麼所謂的“謀殺”行為,但他確確實實因為虐待動物交了一大筆罰款。


是好是壞?這些歐美電影一直備受爭議!

《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

這部電影之所以爭議這麼大,主要是因為……這部電影真的是赤裸裸的種族主義宣傳,而當時黑人早已解放多年,這部電影真的很過分,居然把美國種族鬥爭的歷史扭曲了,把3K黨描繪成了蒙面英雄,他們和歷史上“最具攻擊性”的非洲裔美國人做鬥爭。

據說有色人種協會試圖干預這部電影的發行,可惜還是沒成功阻攔,電影的上映引起了很大的騷亂,而且還在全美打破了紀錄。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阻止了很多有抱負的黑人電影製作人把真實的故事帶給人們。

《一個國家的誕生》最醜惡的一面在於,真正的復活了早已不存在的“3K黨”,在電影發行之前,這類人早就不復存在了,但是這部電影引發了這些人的復興,實在是悲哀。


是好是壞?這些歐美電影一直備受爭議!

《塞爾維亞電影》(2010)

如果你聽說過這部電影,那想必你也聽說了很多為什麼不要看的理由。不用說過多的細節,有些內容就不該出現在電影裡,而且很多基本上所有的電影協會都在阻止這部電影的上映,也成功在很多國家禁映。Netflix更是直接把這部電影從其網站和服務器裡刪除,甚至都不用解釋為什麼。

不想多說,一個曾經的情色演員重新出山後,卻捲入了很多暴力事件,這已經不僅僅是一部成人電影了。


是好是壞?這些歐美電影一直備受爭議!

《基督最後的誘惑》(1988)

一般只要和《聖經》沾邊的電影都會有爭議,但這部電影確實是有點與眾不同。首先,光是名字聽起來不像是一部會引起大吵大鬧的電影,其次,電影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是好萊塢老牌大導演,而且他本人也是天主教徒。

然而電影裡的基督卻有點離經叛道,因為自我懷疑,他對即將到來的犧牲感到疲憊和痛苦。但這只是開始,真正讓人不滿的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之後發生的事情。

在十字架上,電影中的耶穌經歷了某種夢境,他很想下來,和抹大拉的瑪麗亞結婚生子,過平凡的生活,最終他克服這種“最後的誘惑”,接受了他作為上帝之子的角色。

這種夢境,也難怪還沒完成的時候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和譴責。


是好是壞?這些歐美電影一直備受爭議!

《布萊恩的一生》(1979)

《基督最後的誘惑》是一回事,但《布萊恩的一生》是另一回事,雖然《基督最後的誘惑》裡,基督的掙扎讓部分人很不滿,但他最後畢竟是為人犧牲了,可是《布萊恩的一生》是一部諷刺基督的小說,可想會讓多少人生氣。

電影主要介紹了羅馬統治下的巴勒斯坦,一個叫布萊恩的普通男人的故事,他只是碰巧在聖誕節出生,卻不幸被認為是彌賽亞,被羅馬人釘死在十字架上。

雖然看起來像是個嚴肅的故事,但事實上基本都是喜劇調調,而且裡面有很多調侃的手法,自然是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的。

這部電影引起的很大的爭議,也在觀眾當中颳起了一陣龍捲風,而且播放這部電影的劇院還遭到了糾察。

也有教會發起了譴責,反對這部電影,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是褻瀆,雖然爭議很大,但《布萊恩的一生》卻出奇的票房成功。


是好是壞?這些歐美電影一直備受爭議!

《盧丹的惡魔》(1971)

儘管之前的4部電影爭議很大,可是自首映以來一直享有盛名,但肯·羅素的《盧丹的惡魔》卻不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個例外。雖然《盧丹的惡魔》在1971年首次發行時甚至引起了黑客攻擊!說真話,那個年代能引起這樣的問題,可見真的不是小事了。也正是因此,這部電影幾度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盧丹的惡魔》是根據當時在法國盧丹地區任職的天主教神父Father Urbain Grandier的故事改編的。

他是一位非常規的天主教神父,在1600年代因被指控巫術而被處以火刑。因為這位當時所謂的“神父”居然是個花花公子,把修女當成奴隸,更是被人在自己的房間內搜到了和撒旦簽下的協議。

而導演真的決定在某種程度上還原事件,把宗教和那類事情聯繫在一起時,引起了雷鳴般的抗議。

為了平息人們的反映,製片廠下令對電影進行了無數次刪減,切掉了很多關鍵片段,以至於到現在幾乎還沒有人看過原始的片段。

然而,還是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倖存了下來,當代的好萊塢電影製作人吉列爾莫·德爾·託羅和喬·丹特都受到過這部電影的激勵。

根據IndieWire的說法,這部電影本身包含了許多視覺效果,這些效果在今天仍然是有爭議的,比如修女狂歡和聖水灌腸被用作驅魔的一種形式。

肯·羅素一直以想象力和風格鮮明著稱,雖然這部電影的爭議很大,但能拍出來還是要很大的勇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