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2

李淵作為大唐的開國之君,政治覺悟是有的,只是不夠狠。在太子這件事情上,李淵想讓誰繼承太子呢?

答案只有一個,李建成。

李建成作為李淵的大兒子,從小就被李淵看重。起兵之後,李世民的功勞很大,李建成的功勞也不小。起兵之初,李建成與李世民分別被任命為左右都督,李建成在河東招募人才,李世民在晉陽(太原)招募人才。李建成率軍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

史書中有些記載被李世民黑化,李建成直率、寬簡、仁厚,很有才能。從起兵至唐朝建立為領兵主將,任左軍統帥,他指揮和參與指揮的西河之戰、霍邑之戰、潼關之戰、長安之戰都充分顯示出其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這些足以顯示李建成是一位有勇有謀的軍事統帥。

我們前面說過,贊同太原起兵的人應該是李淵,李世民絕對不會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那麼李建成有沒有可能參與呢?

非常有可能!

太原起兵之時,李建成25歲。李淵密謀反隋之前,在太原和河東兩處招兵買馬。其一是太原,由他和李世民共同組織;其二是河東,由李建成獨立進行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誰更可能事先知道起兵的事情呢?

當然是李建成,至少李建成應該比李世民先知道。這樣就好理解了,《舊唐書》《新唐書》關於太原起兵,由李淵和李世民發起的理論根本站不住腳。

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之後,不可避免的留在長安協助李淵搞好各項政治經濟工作。這個時期,無論是改革稅法、頒佈律令,還是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推行均田制,開辦科舉,這些都不可避免的有著李建成的參與。可以參考記錄周總理的電視連續劇海棠依舊,一個國家在建立之初需要處理的龐大公務。

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餘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

這是前面史書記載的,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其中隱含的東西太多,史書記載中的春秋筆法,不認真剖析一番不能明白其中隱藏了什麼內容。

史書記載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虜了竇建德,王世充投降。

622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資治通鑑中記載,622年一月,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改元天造、定都於洺州,以範願為左僕射,董康買為兵部尚書,拜高雅賢為右領軍,徵招王琮為中書令,任命劉斌為中書侍郎,恢復竇建德夏政權時的文武官制,加緊政權建設。

劉黑闥是竇建德的部將,主帥還在的情況下怎麼可能自立為漢東王?那麼史書記載的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應該發生在更早的621年。

622年初,唐高祖命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前去討伐劉黑闥。李世民不負眾望,大勝歸來。軍功中少了一個重要的內容,劉黑闥帶著數百親兵逃到了突厥。到了七月份,劉黑闥大喊一聲,“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劉黑闥隨突厥攻唐到達定州,重新招收舊部,立志要把造反事業進行到底。李淵派李建成出征,李建成再次擊敗劉黑闥,並且派部將劉弘基一路追擊。劉黑闥一路逃跑飢渴難耐,途經饒州。饒州刺史諸葛德威出城大禮迎接,請他們進城。誰想劉黑闥才走進城門,諸葛德威就派人拘捕了他,送到李建成面前。 623年二月,李建成在洺州將劉黑闥及弟劉十善一併斬首,山東平定。隨著劉黑闥的落網斬首,大唐終於平定。

李淵決定傳位給李建成,為何李世民一直可以待在長安呢?

當時李建成的手下也有一群能人支持,有名氣的魏徵,李元吉,王珪,李綱、竇軌、裴矩、鄭善果、庾抱、陳子良、蕭德言、趙弘智、徐師謨、歐陽詢、唐臨、唐憲、竇幹、馮立、謝叔方、薛萬徹、羅藝、李瑗、韋雲起、郭行方、裴龍虔等人。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羅藝也不會反唐。

李淵在皇位上如臨深淵,時刻提放著李建成。太子勢大,必須有所牽制。為了制衡李建成,留下李世民在身邊。

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不難發現李建成本來是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優秀帝位繼承人,他是李淵重點扶植的對象。李世民奪權後,精心安撫李建成多年經營的勢力,重用原東宮臣僚,同時繼續沿襲父兄對峙突厥的戰略,對內執行偃武修文、與民休息的國家大政方針。正是因為李建成的優秀,迫使李世民必須剋制私慾、不斷積極努力追趕方能服眾。這才有了貞觀之治。人們有理由相信:若無橫生的宮門之變,他必會繼承李淵開創的基業,將唐朝創建成一個全新的昇平盛世。

這是玄武門之變的第二條隱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