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仓央嘉措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这些或爱情,或哲理的诗句,让人陶醉。


踏上西藏的路,寻找仓央嘉措的印记。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仓央嘉措的童年还是很幸福的。他,原名阿旺诺布,仓央嘉措这个名字是五世班禅在给他受戒的时候改的佛名(仓央是音律的意思,嘉措是大海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梵音海)。


阿旺出生在门隅(山南地区),一个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得地方。这个地方环境舒适,鸟语花香,人们生活很和谐,很幸福,就是那种男猎女织的生活,而且是一个充满爱情与浪漫的乐土。


他的父亲扎西丹增和母亲次拉旺姆就是在这片土地相遇、相爱,最终育有他。家庭的教育也是很开化、民主充满世间亲情的。


所以,从小就在仓央心里播下一颗自由、浪漫、随心随性的种子。每天与虫鸟为伴,嬉戏于林间河水之中,无忧无虑,很是快活、恣意。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在那里,他认识了他的青梅竹马也是初恋——仁增旺姆,还有他的好朋友塔坚乃。这是一对兄妹,是当地很有权势宗本的孩子。他们一起成长,一起玩耍,日渐长大的他们感情愈加坚固。


尤其是仓央嘉措与仁增旺姆,早已从对方的眼睛中感受到相互之间的情愫与依恋。这就是日积月累的欢喜与深情。这也是他的初恋!


后来,几位上师来到这里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他们背负第巴桑结嘉措的指令,寻找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通过五世达赖的随身物件鉴定出阿旺就是转世灵童。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当时西藏掌权的是第巴桑结嘉措。把仓央嘉措迎接过来之后,就开始实施傀儡养成术,开始找一帮得道高僧教育他,学习佛理、佛经,圈养在布达拉宫之内。


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来讲,正是青春肆意、燃烧激情的时候,可是现在只能呆在大殿里转轮、念经。其实他有很多想为与不想为,但,位置决定了高度,同时也限制了很多自由,必然要被规则约束。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他的初恋,仁增旺姆,在他走的时候,就一直在遥望着那个日光城,思念着他,可是却被第巴硬生生地拆散,指婚给拉藏汗,断了仓央所有的念想。


他的亲人就这么离他越来越远,他那青梅竹马的恋人、日夜思念的恋人也离他而去。


在我印象中,他似乎就做了一件事——修建龙王潭(现在已经变成了全民公园了)。就是布达拉宫后面的一片水池,据说是五世达赖修缮布宫大量取土所致。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当时,仓央游到后山看到一片清幽之地,看到这片水潭,就决定修建,也成为他日后唯一可以散心游玩的伊甸园。


在这里,邂逅了他喜欢的第二个女孩,达瓦卓玛。这个女孩就如一道清风,闯进仓央嘉措的生命中,给他寂寥的生活带来了色彩。


他开始喜欢与她散步在这个龙王潭周边,也许只有这里他才是唯一,才不会被束缚。可是,他是达赖佛啊,格鲁教派的严格教义是禁止与女人发生恋情的,所以,第巴将这个女子偷偷处死了。


终于,压抑的环境终于让他憋不住了,夜晚私自离开寺庙来到拉萨的街头,去喝酒、去流浪。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莫怪活佛仓央嘉措,风流浪荡;他想要的,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从此,在拉萨夜晚的酒肆与街道上多了一个多情的浪子——宕桑旺波。真可谓“白日达赖佛,入夜浪子客”。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八廓街有个比较有名的餐厅,叫做玛吉阿米。玛吉阿米的寓意为纯净美好的少女。有人说这原本是一个酒馆的名字,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仓央嘉措最后一段爱情。


不管如何在这里他开始了最后一段恋情,也是他人生恋爱的高潮。那个女孩就叫做玛吉阿米,原名于琼卓嘎。


美好总是短暂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人们心中的佛,一个不可以有七情六欲的信仰来说,那更是苛刻。


有一个夜晚,雪下得特别大,覆盖了整个拉萨城。他一如往常一样,偷偷溜出布达拉宫。


在那个夜晚两个热恋中的人儿相拥缠绵,说着各自的心事、吐露着心声、讲着情话,却不知道这一夜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对即将发生的一切丝毫无所知、没有任何察觉,因为他们的眼里、心里只有彼此,整个世界也已湮没在他们的情爱之中。


幽黄的灯光下,在雪中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然白头,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唯美。可是,那一连串的脚印,不仅记录下爱情的足迹,更多地埋下了祸根与痕迹。


终被布宫里的僧人发觉,并报告第巴桑结嘉措,原以为是进入盗贼、刺客,却没想到沿着路线一直找、一直找,找到了一个天仙而又可爱的姑娘。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等到第二天,仓央下山,发现玛吉阿米消失了,他疯狂寻找、无声呐喊,却依然没有踪影。当听到是第巴发现了这件事情,把她强行带走。他,一个万众瞩目的活佛,沉默了。

自此,失去爱人与朋友的仓央,他的世界真的变得孤单、开始封闭。


“哀莫大于心死”。他已无所畏惧,哪怕此刻让他死去,他也心无尘埃,开始公开与第巴叫板。


在扎什伦布寺,他的老师五世班禅再次为他受比丘戒,他断然拒绝,并要求收回以前的出家戒和沙弥戒,如若不同意,则面对扎什伦布寺自杀。


就是这么果断与决绝,其实他的内心是畅意的,终于可以不为人摆布,可以顺从自己的内心做事。放下,就是新的世界、新的开始。


当时正值拉藏汗和第巴争权,仓央嘉措变成了牺牲品,被奉旨押负上京。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在押解的过程中,途径哲蚌寺,武僧发生暴乱。


他们心中的佛爷,他们那至高无上的信仰,怎可被一群蒙古蛮子押解至那个四九城,那是对神灵的亵渎。


在与蒙古兵对峙的过程中,仓央推开这一群群爱戴他的人保护,走出哲蚌寺,在喇嘛们的哭嚎哀痛中随蒙古士兵走了。


他,心中早已了无牵挂,又怎会贪恋这人世红尘。他,不想再造是非,该是怎么的缘与劫就接受怎样,随命去吧。


经过青海湖时,拉藏汗接到康熙的信,暗示不想接手仓央这个烫手山芋,让其自行解决。可仓央不可杀,不然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便暗示看守放掉他,何去何从,任凭他意。对外宣称病死青海湖。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在青海湖畔,最后的时光里,写下他最后的一首诗。


“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会远走高飞,只到理塘就回。”


在夕阳下,朝着远方徐徐走去,留下了他的一道残影。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或许不知道什么是达赖喇嘛,但肯定听过仓央嘉措这个名字,或许不知道西藏的历史、宗教、秘辛,但肯定耳闻过仓央的爱情故事。


几百年后,仓央因他的诗、他的佛、他的情被人们记忆、缅怀、感叹,已然要超过那些西藏史上流传千古的人物,因为他是个有故事、有血有肉的人。


有曾想,仓央到底有何错?他又不是从小被豢养的灵童,成长在佛门深院中。十五年的成长经历,早已让他沾染了一颗世俗的心。难道给他套上个活佛的王冠,便可斩断红尘、遗世独立,一心向佛?


而且,头带的是枷锁,身陷的是囹圄,迎接的是灾难。

仓央嘉措,一个可怜的人儿

他,只是想,过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的生活,与一个喜欢的人结为连理,生儿育女,就这么平凡而又幸福地过完一生。


唉。一切皆因命。佛说,不可语,不可逃,不可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