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沒有選擇重望所歸的兒子為太子,卻選了懦弱的李治?

李世民,不僅是唐朝時期一位難得的好皇帝,更是歷史上成功的皇帝。

一代明君,沒有選擇重望所歸的兒子為太子,卻選了懦弱的李治?

他有這開明的思想,並且有著一股難以抗拒的治理國家的魅力,所以在他的政策帶動下,唐朝在當時是比較鼎盛的時期,而且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比較輕鬆,日子也十分快樂,貞觀之治就是形容當時的狀況。李世民有這高明的手段和明淨的思想,他善於用人,魏徵、杜如晦等大臣都得到重用,但是卻讓人費解,李世民在選擇太子的時候,竟然沒有選擇李恪。

一代明君,沒有選擇重望所歸的兒子為太子,卻選了懦弱的李治?

大臣們都看好李恪,他能文能武,並且李世民也十分器重李恪,但是李世民卻選擇了李治為太子,大臣們認為李治文弱,不適合做未來的君主。

一代明君,沒有選擇重望所歸的兒子為太子,卻選了懦弱的李治?

李治是長孫皇后生的兒子,舅舅在朝廷上的地位也非常高,並且其舅舅當年隨李世民打下江山,為唐朝的建設做出許多貢獻,而李恪是前朝公主所生,有著一定的名望,這個特殊的身份讓李世民有些焦慮,害怕李恪即位後,隋朝復起。李恪是眾多兒女中最像李世民的,李世民即位是用殺死親兄換來的,李治性格柔弱,當上皇帝后定不會對兄弟下手。同時,在李世民看來,因為李治的性格文弱,繼位後大可能按照自己的思想繼續治理天下,大臣們都是自己的老部下,更容易接受並扶持李治,而李恪因為出生特殊,之後的治國之道大可能出現不同。思來想去之後才定李治為太子,希望兒子們可以相互扶持,而不是互相殘殺,可以為唐朝的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

一代明君,沒有選擇重望所歸的兒子為太子,卻選了懦弱的李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