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廉潔那些事兒】 迴避(二):法官和律師能否少些對手戲?

上一期我們聊到司法審判中迴避之一是法官和當事人的迴避,但一個案件涉及的腐敗風險絕不僅僅是存在於法官和當事人之間。如果說我們是在拍攝一部審判紀錄片,那麼律師也是一個案件審判臺上的主演之一,律師的戲份顯而易見也佔很大比重。這不得不讓我想到曾看到的一句引人深思的話

:為什麼每個腐敗法官背後都站著一個律師?這句話指出了法官和律師之間存在腐敗因素,同時也顯露出了法官與律師之間腐敗的幾率有多大,因此法官與律師的迴避問題必然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兩位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血的教訓


說到因和律師有牽牽絆絆的關係違紀破法,就不得不提起兩位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法官—黃松有、奚曉明


【法院廉潔那些事兒】 迴避(二):法官和律師能否少些對手戲?

【法院廉潔那些事兒】 迴避(二):法官和律師能否少些對手戲?


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的黃松有,曾經是西南政法大學驕傲。他原本不負眾望在法律系頗有作為,想當初哪個法律人書櫃裡沒有黃松有作為主編的各種理解與適用!然而,他卻利用擔任最高院副院長職務的便利,在有關案件的審判、執行等方面為“校友”律師陳卓倫等5人牟取利益,先後收受上述人員錢款共計摺合人民幣390萬餘元,最終被判無期徒刑。就這樣昔日輝煌不見,西南政法大學的同學聚會再也沒有了黃松有的身影。


都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然而同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的奚曉明,

又恰恰也在這個陰溝裡翻了船。


【法院廉潔那些事兒】 迴避(二):法官和律師能否少些對手戲?


孟建柱說,作為在最高法院工作33年的老法官,奚曉明是司法界的恥辱。奚曉明是一名北京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一直被導師看重為一個學者型法官,但未曾想自己的一生卻因同律師勾結腐敗毀於一旦。


【法院廉潔那些事兒】 迴避(二):法官和律師能否少些對手戲?


拒絕上陣“一家親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事法律行業,其中法律界的精英不免存在師生、校友、同學等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是夫妻、父子等至親。如何保證司法廉潔、如何保證法律共同體不陷入親情的牽絆?


答案就是大寫並且加粗的迴避!


【法院廉潔那些事兒】 迴避(二):法官和律師能否少些對手戲?

【法院廉潔那些事兒】 迴避(二):法官和律師能否少些對手戲?

【法院廉潔那些事兒】 迴避(二):法官和律師能否少些對手戲?


為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潔,防止法院領導幹部及法官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發生衝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職業的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實行任職迴避的規定(試行)》中做出了人民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職法院轄區內從事律師職業的,應當實行任職迴避等重要規定。其中上海市更是實行了最嚴厲的司法官“迴避令”,探索建立一方逐步退出機制。


司法審判本身就是公開透明,無論是要求律師與法官關係透明,還是關於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職業的法官任職迴避,都是國家在為進一步維護司法公正以及避免“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做出的努力,同時這樣的規定也更是在保護我們法官自己。


各位法官:


可還記得自己曾經寒窗苦讀,不捨晝夜,只為能在法庭之上盡展公平之光。莫讓自己因一時貪念誤入司法腐敗的深淵,請不忘初心,且行且珍惜。


【法院廉潔那些事兒】 迴避(二):法官和律師能否少些對手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