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里南:一個孕育足球明星的地方

鬱金香的再次綻放,也不單單是純荷蘭裔斯特羅曼、德容還有小德利赫特的功勞。

範戴克、普羅梅斯、維納爾杜姆等球員貢獻突出,而蘇里南後裔之於荷蘭足球,故事卻遠未如此。

蘇里南:一個孕育足球明星的地方

範戴克

時間回到三十年前,1988年的足球世界主色調註定是一抹橙色。在那一年年末的歐洲金球獎評選中,“荷蘭三劍客”巴斯滕、古利特、裡傑卡爾德位列前三名。在那一年的歐錦賽上,也正是憑藉三劍客的表現,荷蘭首次獲得歐洲盃冠軍,荷蘭足球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而作為這支球隊的核心,“辮帥”古利特和“黑天鵝”裡傑卡爾德均是蘇里南後裔。他們的實力毋庸置疑,除了精湛的腳法之外,他們能夠給球隊提供的是一種新的可能。

而這樣的變化得以出現,正是因為70年代橙衣軍團風光無限過後,球隊在轉型期間可以接納更多元化的風格。1988年歐錦賽上,荷蘭陣中的阿隆·溫特,其祖父還是一位早年前往蘇里南務工的華人。

蘇里南:一個孕育足球明星的地方

阿隆·溫特

而移民球員的加入,不僅讓荷蘭,甚至讓整個歐洲足球的風格都有了極大的改變。

蘇里南後裔埃德加-戴維斯就曾說:“蘇里南和巴西有許多相似之處。許多人非常貧窮,小孩子手無分文在街上瞎逛。他們的家庭狀況也不好,於是整日都有空閒時間。這些孩子時時刻刻都在踢足球,而且不得不光著腳踢。”這樣球員的加入自然會帶來一種新的足球理解。

蘇里南:一個孕育足球明星的地方

埃德加·戴維斯

這種變化不能簡單的用好與壞來區分,也不能將所有的影響歸到移民球員身上。但看過近兩屆世界盃的球迷還是表示:“國家隊之間的特點正愈發模糊,看法國和比利時踢球,和看一場英超比賽沒有太大差別。”國家間傳統意義上的足球打法,已經漸漸被一種標準化的競技邏輯所替代。

不過,對於1988年的荷蘭隊而言,這些想法顯然太過靠前。蘇里南裔球員的加入無疑讓他們在成績上受益匪淺,自那之後如埃德加-戴維斯、克拉倫斯-西多夫和帕特里克-克魯伊維特、哈塞爾巴因克,一代又一代的蘇里南裔球員成為荷蘭隊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蘇里南:一個孕育足球明星的地方

哈賽爾巴因克、西多夫、克魯伊維特之後都曾從事教練職位

而經歷了2016年歐洲盃和2018年世界盃的缺席之後,荷蘭隊顯然再一次迎來了自己的變革時間點。

縱觀本次歐國聯比賽中荷蘭的中前場進攻線,除了僅出場1次的呂克·德容,剩餘幾位均是移民後裔。這其中德佩是加納後裔,巴貝爾、普羅梅斯、維納爾杜姆是蘇里南後裔,而最後一場上演絕殺好戲的範戴克則還是一名蘇里南帶刀侍衛。

那麼,荷蘭為什麼會有這麼的蘇里南後裔?這背後又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蘇里南:一個孕育足球明星的地方

宗主國與殖民地

圈哥對蘇里南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來自大航海時代那款經典的“地理探索”遊戲啦,熟悉跑商的同學們一定不會忘記帕拉馬裡博這個地名,而這便是蘇里南的首都。

地理不好的同學,只要知道它在南美洲就可以了,比鄰足球王國巴西。這裡同許多同緯度國家一樣,盛產熱帶水果,尤其是香蕉。

在種植園時代,就有華人的足跡出現在這片土地。而此後隨著蘇里南發現金礦,越來越多的華人來到這裡,他們在這裡世代生活,隨著人數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以致於1976年蘇里南同中國建交時,該國的總統還是一位華裔後代。

蘇里南:一個孕育足球明星的地方

蘇里南第一任總統亨德里克·魯道夫

·

目前華人後裔佔據蘇里南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而春節也是蘇里南的法定假日之一,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人目前在蘇里南人口構成中佔了近三成。

縱觀蘇里南的歷史,儘管它地處南美,卻也可以看成一部極簡海上爭霸史。

在17世紀,這一地區有法國人、英國人、荷蘭人甚至還有西班牙人的居住。而對這一地區的爭奪,則主要出現在英國和荷蘭方面。

在17世紀中葉,荷蘭在海上的霸主地位不斷受到挑戰,這其中英國與荷蘭的矛盾最為尖銳。雙方展開了多次交戰,第二次英荷戰爭中,荷蘭再一次戰勝英國。1667年雙方簽訂《佈雷達條約》,儘管荷蘭方面交出了新尼德蘭(今紐約)地區,但荷蘭人還是獲得了蘇里南地區的控制權。

隨後荷蘭在這一地區進一步開展殖民統治下的種植園經濟,當然也就融入了黑奴貿易中去。而除了黑人奴隸,這裡也有大量的來自荷蘭殖民地爪哇的移民,隨著19世紀蘇里南發現金礦,華人也加入了移民大潮中來。

而殖民地居民迴流宗主國生活,則是戰後世界的一個普遍現象。此外,由於蘇里南獨立後政治形勢不明朗,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有能力移民的蘇里南人也儘可能的離開這片土地。

此外蘇里南本國體育發展長期滯後,沒有成熟的聯賽體系,有天賦的球員也被歐洲的球探搶購一空。目前在荷甲各支球隊中,有大量球員有蘇里南血統。

不過荷蘭本地的足球觀察家對這一現象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蘇里南裔)天賦出眾,作用非常明顯。不過,當這種現象久了,矛盾必然會出現。”

“總是可以解決自己的荷蘭人”

“總是可以解決自己的荷蘭人”——這樣一句話,出自英格蘭足球名宿萊因克爾。而從荷蘭人的實際表現來看,這個評論則完美匹配了他們歷屆大賽中的表現。1990年世界盃,三劍客逼走主帥伯萊格茲;1994年,古利特與主帥艾德沃卡特水火不容,最終辮帥退出國家隊。1996年歐洲盃,荷蘭隊內訌更是嚴重,白人球員與蘇里南裔球員分成兩派並且嚴重對立,最終戴維斯被開除。2004年歐洲盃,惹事包戴維斯與範博梅爾、範尼毆鬥。2008年歐洲盃,主帥巴斯滕所代表的“阿賈克斯(微博)派系”,與前鋒範尼代表的“埃因霍溫派系”之間的矛盾重重……2012年歐洲盃,隊員們都不想當替補,公開炮轟主帥範馬爾維克。小組賽三戰皆負,極速出局2014年世界盃,羅本和因迪之間的故事則還歷歷在目,體能教練炮轟主帥範加爾也是頗為奇葩...

蘇里南:一個孕育足球明星的地方

1996年荷蘭隊內對立期間的午餐(白人黑人分桌)

英國足球記者大衛·維納對荷蘭足球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荷蘭在關鍵時刻總是功敗垂成,病因在於他們的個人主義和反對專權的民族本性。荷蘭的民主、個人主義以及對權威的深度質疑是有其歷史根源的。自中世紀起,荷蘭商人就形成了一種獨立自主傳統。”

所以說,這次歐國聯只能算是荷蘭人從低谷中走出的第一步,如果鬱金香想要真正綻放,終究要改掉內訌這個老問題。當然,鄰國比利時已經在今年的世界盃上做了一個好的榜樣,能不能學到精髓,就看他們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