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我們知道張三丰是明朝著名的道士,他雖然遊山玩水,行蹤飄忽不定,但是他的名氣卻非常大。以至於明朝好幾位皇帝都在苦苦追尋他,希望得到他的輔佐,並尋得長生不老之道。不僅如此,一位叫做朱棣的皇帝還在武當山大興土木,按照建造皇城的規格建造了許多宮殿,武當山也因此興盛了起來。

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但是讓皇帝們大感失望的是,張三丰不但不去朝中做官,還故意避而不見。

於是問題出來了,張三丰為什麼不喜歡見那些皇帝們呢?

在張三丰的《雲水集》中,記載了他早年間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是他送給一名姓廉的大官的,通過詩裡面的內容,我們便可以知道大概的原因了。

那麼,這首詩是張三丰什麼時候寫出來的呢?身為世外之人的他,又怎麼認識的那名姓廉的官員呢?下面請聽小編細細道來。

張三丰是元朝末年出生的人,小時候便十分聰慧,讀書過目不忘,他在年輕的時候,便考中了茂才(也就是秀才的意思)。

那時候還是元朝至元年間,他去元朝的都城燕京一帶遊玩,恰好那時候朝廷要招納一些有才學的人才錄用。當時的身為茂才的張三丰,他的才華已經小有名氣了。

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後來他遇到了一個姓廉的官員,這名官員便是平章政事廉希憲。他們二人經過一番交談之後,廉希憲對張三丰的才華感到十分驚異,便上奏朝廷封張三丰做官。於是張三丰便寫了這首詩,送給了這位官員,以表示感謝,詩的內容如下:

呈廉閣老

真人不露真,玄門不露玄。

方士乃何物? 自獻徒紛然。

堯舜享高壽,無為靜也專。

幾曾餌金石,而乃得遐年。

我愛廉夫子,忠憫心拳拳。

上書攻異教,肝同鐵石堅。

吾家有二老,至今作天仙。

子房師辟穀,志和隱釣船。

素與天子近,不談汞與鉛。

功成身勇退,英雄則有焉。

帝王自有事,豈在白雲邊?

凡為大臣者,孔戒必當先。

我愛廉夫子,正氣如孟賢。

(時人有“廉孟子”之目。)

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通過這首詩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張三丰在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在朝廷做官之前,便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下面小編就簡單的解析一下詩中的內容。

1、真人不露真,玄門不露玄。方士乃何物? 自獻徒紛然。

從這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張三丰認為得道高人應該是真人不露相的,因此,他對於那些在皇帝面前毛遂自薦,自稱能燒煉仙丹的方士是看不上眼的。大概這也是他以後不願意見那些皇帝的原因之一吧。

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2、堯舜享高壽,無為靜也專。幾曾餌金石,而乃得遐年。

這兩句中,張三丰認為古代的堯舜能夠長壽,並不是因為吃了方士提供的金石藥餌之類的仙丹,而是因為他們能夠做到清靜無為。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張三丰對於古代皇帝迷戀煉丹之術,希望服食所謂的仙丹妄求長生不老的做法是非常反感的。

3、我愛廉夫子,忠憫心拳拳。上書攻異教,肝同鐵石堅。

張三丰十分欣賞這位姓廉的官員的忠肝義膽,他對這名官員上書朝廷攻擊異教的行為表示了讚賞。

4、吾家有二老,至今作天仙。子房師辟穀,志和隱釣船。

張三丰自稱他的祖上有兩位先人,是天上的神仙。一個是漢代的留侯張良,另一個是寫了《漁歌子》這首詞的張志和。

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這兩個人物我們都是熟悉的。但是張三丰為什麼會認為他們兩個是神仙人物呢?且聽小編道來。

據司馬遷史記上記載,張良幫助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便隱退山林,跟隨一名叫做赤松子的仙人學道,他曾學習辟穀之術,希望由此得道成仙。

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而張志和,則是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他曾經在朝廷做官,後來辭官隱退,逍遙于山水之間,以作詩著書為樂,世稱煙波釣徒。他不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而且著有《玄真子》一書。

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5、素與天子近,不談汞與鉛。功成身勇退,英雄則有焉。

張三丰十分尊崇他的這兩位先人,認為他們雖然在朝廷做官,離天子很近,但是從來不對天子談論鉛汞之類的煉丹之術。而且這兩個人都是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張三丰認為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英雄。這大概也是張三丰後來不見那些明朝皇帝的原因之一吧。

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5、帝王自有事,豈在白雲邊? 凡為大臣者,孔戒必當先。我愛廉夫子,正氣如孟賢。

張三丰認為,帝王自有帝王該做的事情,應該一心一意治理好天下,不應該執著於求仙訪道。而身為臣子的,則應該遵循孔子的教導,好好輔佐皇帝。最後他也表達了對廉夫子的讚賞,認為他的一身正氣,彷彿當年的孟子一般。

張三丰的一首詩,道明對明朝皇帝避而不見的原因

好了,讀完了張三丰的這首詩,不知你是否對身為道士的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