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選校,還是選校。

今天為什麼想到這樣一個題目呢?

最近,很多英國學校開始補錄了,比如,

曼徹斯特大學部分課程重新開放申請

以下課程開放申請至4月17日

· BAEcon Acounting & Finance

· BaEcon Finance

· BaEcon Economics & Finance

· BSc Economics

幾家歡喜幾家愁!offer和拒信齊飛,究其原因,關鍵還是選校。

選校,選校,還是選校。


另一邊,美國大學研究生已經進行到round 3或rolling。晚準備的學生可能無法選到更高排名的學校,只能將就選擇。比如會計專業,4月1日截止日期以後,所剩無幾的會計專業研究生了,萬一你是非會計或商科背景學生,你的選擇又會少一節了。

offer全下的,接受offer截止日一個個接憧而至,如何決選?是不是選校,選校,還是選校?

選校也分早中晚期:

早期,當你萌發出國留學動機的時候,就開始了選校的不歸路,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從國家到專業,從專業到排名,從城市到鄉村,從文科到理科,從工科到商科,從藝術到設計,當你發現年少的自己已經不那麼懵懂的時候,專業就在眼前,可就是無從下手選擇?

中期,英國第一輪申請結束ucas提交,美國ED結束後。在此期間,你又會一顆心懸而未決覺,有沒替代專業,替代學校。趕緊補補雅思託福,sat。我要飛的更高。

後期,所有學校已提交,所有截止日都到來,除了那些一直rolling的學校。所有結果都出了,拿著燙手的offer,我還該如何取捨?這個金融好,那家會計不錯,這家就業率高,那家實習多。

選校,選校,還是選校。


歸元化一。請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的學術興趣是什麼?

我的特長是什麼?不要把嗜好當特長。

我未來想幹嘛?

我是為了賺錢和生存而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