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春秋戰國,大爭之世。

在那個偉大的時代,中國湧現出了歷史上最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思想家、機關巨匠、改革大師等等。這些大師、大家,放眼古今中外,均屬於“最頂尖”的等級,遠非現在泛濫的那些“最好的之一”可以相比。

若有誰不同意此觀點,那麼請問——

論外交,此後中國還有誰比蘇秦、張儀、晏子等人更強?

論文學,還有誰寫的能比《詩經》、《楚辭》等更優美?

論思想,還有誰能比孔、孟、老、莊先秦四聖更加深邃?

論機關器械製造,還有誰能比魯班與墨家更厲害?

最重要的是,要論最厲害的軍事家,此後歷史上,還有誰能強過大殺四方,無敵於天下的白起?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白起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神將無雙,史上最強

白起,秦國眉縣人。史記中對他的評價是:勇謀兼備,謀敵計奇,戰必求殲。

與他的赫赫戰功相比,白起在歷史上也留下了“兇狠嗜殺”的惡名。

但仔細分析下來,白起的惡名背後皆有苦衷,他在以殺止殺、止戈為武的同時,還揹負上了一口口的“千古黑鍋”,落下了萬古罵名。

下面我們就從他主要的幾次大戰中,瞭解一下他的絕世神威,再探究一下他無奈的“背鍋”心路。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沙場點兵

--伊闕大戰--

伊闕之戰是白起第一次以主將身份獨自指揮的大規模戰役。

公元前295年,韓魏兩國國君相隔不久去世,兩國大喪。而趙國同時也發生內亂,後來的趙惠文王與公子章為王位相攻。先王武靈王被困,餓死沙丘宮。

秦國一見時機大好,便起兵大舉進攻進攻韓魏兩國。而韓魏則組成聯軍對抗秦國。

白起此時在秦國,位列大將軍向壽之下,擔任左庶長。在秦國宰相魏冉的推薦下,白起此戰代替向壽擔任主將。

他先攻打韓國新城,得城後北進,兩軍相遇於伊闕。

伊闕地形險峻,兩山相對,伊水流於其間,猶如門戶,易守難攻。韓魏聯軍在此以34萬大軍據險迎戰。

因所率兵力不及聯軍一半,白起審地利而定策,利用韓、魏兩軍之間猜疑之心,決定以奇兵出擊、各個擊破。

公元前293年,白起發起總攻,大獲全勝。生擒聯軍主帥公孫熹,斬首24萬。

此戰包括此後秦軍對陣敵國,均殺敵眾多,原因有三:

首先,秦國軍功首計敵首,所以將士均爭先以敵首報功。

其次,秦國在變法後,雖然有所強大,但因為連年征戰,人丁戶數不充裕,糧物倉儲也普遍虛空,整體國力還不足以在俘虜大量敵軍之後,在長時間內供以充足給養善待敵俘,徐徐感化以待招降。

此外,當時秦與各國年年征戰,世仇國恨,累世相加,秦國人與東方諸侯和解希望極小,因此雙方一旦交戰,便生死相搏,不留餘地。

尤其是國力造成的物資糧草短缺問題,當時普遍存在於各個國家。這使包括秦軍在內的各諸侯軍隊,在戰場上都會大力鼓勵軍士多擊殺敵軍,從而避免出現大量的敵兵俘虜與傷兵,以給本國造成實際上以及道德上的難題。

雖然聽起來很不了人道,諸國也沒有人明確在臺面上倡導,但這種殘忍在當時的確是個避免“傷敵一萬、自傷八千”的好辦法。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長平枯骨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1年,秦趙兩國爭奪韓國上黨。壓力下,韓王當時要求上黨太守割上黨獻於秦,但上黨太守最終選擇將上黨獻給了趙,最誇張的是,二·B趙王當時竟然同意了接收。

這等結果,使秦王暴怒,遂使王齕率兵強攻趙國。

關於正史上的此戰說法是這樣的:前進至長平時,趙國老將廉頗在長平堅守不戰。秦軍久攻不下,於是以反間計讓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為主將。趙括到長平後,主動出擊同秦軍決戰。秦國則悄悄用白起為上將軍代替了王齕,麻痺了趙軍,最終在決戰中白起一舉打敗趙軍,坑殺趙軍降卒四十餘萬。

但真正的歷史顯然與此大是有異。

首先,長平大戰,超過兩年,秦趙兩國都對戰爭的難度有些低估。直到戰爭上升到了舉國大決的地步時,兩國才清楚,此戰將直接決定雙方的歷史命運,敗者,將有立即滅國的危機。

意識到此戰的重要性後,兩國壯年男丁幾乎全部被徵到了前線,秦王更是做了全面戰爭動員後,親自到前線督戰,協調各方支援事宜。並以各種手段威脅各國不得救趙。

之後,兩國動用了全部的國家資源,最終在相持下,雙方錢、糧、物資等資源幾乎都被耗空。而當時秦國力稍強,趙國稍弱。

總體上來說,再撐下去,趙國就算仗打不敗,那國家也得被拖挎。

所以,派堅決主張主動出擊的趙括出戰,也基本成了唯一選擇了,因為趙國此時實在是已經騎上老虎下不來,不主動出擊不行了。

不要聽信那些正史的想當然,趙括如果光有嘴上功夫,那根本不可能驅使那些壯烈的趙國將士心甘情願的奮勇賣命,更不可能在戰役中帶領將士重創秦軍。正是因為他與趙軍將士的英勇,最後使秦軍雖得勝,也因損失慘重而無力滅趙。

正史中,趙軍參戰總數40來萬,但最後的被俘人數也被記為40來萬!這太滑稽了。

要知道這一戰,秦軍參戰30萬人左右,死傷也近半,難道趙軍大戰兩年,沒有死傷?

所以,正史的坑殺40萬趙軍的結論,根本就沒有任何邏輯可談,完全站不住腳。可笑的是,就這還進了教材!

綜合下來,長平之戰中,秦軍戰場上擊殺的趙軍約有20萬,被俘後被秦坑殺的趙軍數量也約有20萬左右,總數約40萬左右。

至於白起此戰為何坑殺降卒,原因前面也談到了一些。這裡再具體談一下。

第一,養不起又不敢放。放回去,又是一支鐵骨錚錚的大軍,回過頭來就會殺得秦軍嗷嗷叫,這可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第二,白起連續向秦王請示了多次,昭襄王每次都是用一句“呵呵”回覆,請示多了,就乾脆來一句,“你看著辦吧”……總之是俘?是放?是殺?他就是不明確表態。

這種情況下,誰給我教一下怎麼辦,除了殺,能怎麼辦?

所以,白起只能背了這個史上最大的黑鍋。

具體關於此戰,大家想要了解多一點的話,可以搜索我的頭條號中另一篇關於趙括的文章,從另一個視角再來看看。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殘陽如血

--攻楚之戰--

白起一共攻打了楚三次,並攻破了楚都,燒了其祖廟,總共殲滅35萬楚軍。

為何燒廟?因為楚軍避而不戰,秦軍逮不住楚軍,為了抓住楚軍,消滅其有生力量,白起只能使最陰的招法,挖墳掘墓,激怒楚軍。

最後仗打贏了,達到了目的,但也惹得楚人恨透了秦國。

這種恨到了什麼地步,有一句話很說明問題,楚國一名大將嚥氣時,狂呼一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真是恨到牙癢癢了。

幽默的是,這句話應驗了,最後滅秦的就是一個楚國人,項羽。

幽默嗎?真是超級黑色幽默。

看吧,歷史實在是太有志氣,太有意思了。所以我勸大家多看歷史,尤其是多看本將軍的文章,哈哈,開個玩笑。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崛強的身姿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範睢 影視形象

--白起之死--

白起的死,司馬遷稱“死而非其罪”,死得冤枉。

《史記》載白起與範睢因為攻打趙國的事情結下怨隙。說最後秦王賜死白起也是因為範“嘴下黑”。這個是值得商榷的。畢竟,盡信書不如無書。大家可以分析一下。

當時長平大戰秦軍得勝後,白起認為要一鼓作氣拿下趙國,但範睢認為國力大損,必須立即撤軍休養生息,並嚴防東方各國乘火打劫。

這個分歧,我認為雙方都有道理,說範收了趙國禮物才忽悠秦王撤軍的觀點,有些草率。

大家想,秦王是昭襄王,不是傻根,要是秦國當時能再穩健的支撐幾個月戰爭的話,他能輕易撤軍?撤回來就是因為實在沒錢沒糧打仗了。

按白起的建議直接不收兵,一舉滅趙,那要是萬一邯鄲打不下來,六國再組個聯軍,來個伐秦,那秦國弄不好得亡。

撤兵後,白起對秦昭襄王的決定大為惱火,從此託病不再領兵出征。

後來秦趙之間再次開戰,無論秦昭王怎樣和他商議,他堅持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滅趙的有利時機,因此拒不出戰。

秦昭王一氣之下更換將領,但出兵後秦軍在邯鄲與趙軍苦戰八九個月,毫無進展。

面對秦國如此難堪的局面,賦閒在家的白起卻來了一句:“不聽臣計,今果何如?”

這句話徹底惹惱了秦昭王,使他對白起的不滿達到了極點。於是下令削去白起的武安君爵位,貶為士伍,並流放到陰密,並被要求立即滾蛋。

白起起程出咸陽十里到杜郵的時候,秦昭王還不解恨,於是派使者賜劍於白起,命他自裁。

最終,一代殺神白起,將星墜地,殞命於此。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秦昭襄王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白起畫像

--戰果統計--

筆者粗略的統計了一下,白起一生共殲滅了六國軍隊超過160萬,幾乎佔到了當時各國野戰軍力總數的一半!

若以獨立領軍殲滅敵軍總數計,白起,絕對是史上第一名將,地球第一殺神。

以下為白起的主要大戰戰績: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

鄢郢之戰,殲滅楚軍35萬。

華陽之戰,斬首魏趙聯軍15萬。

陘城之戰,斬首韓軍5萬。

長平之戰,殲滅趙軍45萬。陣斬20萬左右,坑殺20萬左右。

一生70餘戰,無一敗績。

我就問大家,這樣的一個殺神,牛不牛?

一代殺神,殺了天下一半軍隊,背了史上最大一口黑鍋

金戈鐵馬,名將風流,沙場埋骨,千秋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