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醫案:寒邪內伏心脾陽失運症驗案


郭俊田醫案:寒邪內伏心脾陽失運症驗案

寒邪內伏心脾陽失運症驗案

患者郭某,男,86歲,泛區農民2014年8月19日診。

患者述:今年暑天酷熱難耐,自已買氷糕食之以解暑熱,每日2至4只,如此月餘,此後自覺心悸乏力,動者優甚,口舌乾燥乏津,口中發粘,夜間口舌乾燥優甚,心煩不安,難易入睡,須予水漱口以暫時緩觧,隨住醫院檢查,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早搏,彩超心臟及肝膽等均無異常,治療10天不驗而出院求中醫診治,

中醫刻診:患者形體痩弱,精神不振,語言清晰,聲音較低無力,口乾粘而少津,心悸心煩不安如故,飲食不香,不欲進食,大小便正常。脈沉緩無力而結代,(5至8次一停)舌體痩,舌質淡紅而燥,舌苔微白簿。

辨症:此患者年邁形體瘦弱,氣血不足,氣血不能充營血脈,津不能上潮,故而口乾心煩。給於灸甘草湯加味而治之。

處方:西洋參10克、炙甘草30克、山萸肉15克、黃精15克、生地黃12克、五味子12克、麥冬15克、當歸12克、白朮15克、雲苓20克。三劑,每劑水煎三次,混合分三次服。

8月23日複診:上藥服後無一奌起色,諸症如故,吾冥思此患者的病症和他在酷暑時期,長期食用氷糕寒涼之物,陰寒內羈而傷陽,口乾心煩是心陰不足虛熱上擾之像,単獨養陰生津難觧口乾心煩之苦。用炙甘草湯合理中湯加減益心脾散寒邪以助陽。

處方:炙甘草30克、紅參15克、白朮15克、山萸肉15克、生地黃12克、麥冬15克、制附子20克、乾薑10克、肉桂12克、黃芪30克、五味子12克、當歸12克、雲苓20克。五劑,每劑三煎三服 。

8月30日複診:患者心情舒暢,欲進食,心煩次數減少,自覺心悸有所好轉。治療再以炙甘草湯合理中湯繼服五劑。服法如前。

9月6日複診:患者上藥繼服五劑後心情舒暢,心煩消失,食慾增加,睡眠尚可,脈沉緩較前有力,仍有結代,但次數減少。治療同原方再繼服五劑以鞏固療效。

按:此患者年邁體弱,稟賦不足,陽氣虛衰,嗜氷糕冷飲等有形之寒傷於脾胃之陽,脾陽、心陽失去健運,不能溫養心脈,故而心悸,怔忡心煩不安難易入睡,用紅參、黃芪、山萸肉大補氣血,益氣生津以滋陰活陽,則能通陽復脈,同麥冬、生地潢、當歸、雲苓以養心神而潤燥,則口乾心煩、心悸自除。張錫純曰:“山萸肉對大病瘥後不能自復或怔忡心悸(早搏、心房顫動)人身陰陽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白朮、附子、肉桂,乾薑既溫暖脾胃而祛其久羈之寒邪,又能恢復其脾、胃、心、腎之真陽以正常運行。綜觀全局炙甘草湯益心陰而充盈血脈,理中湯以溫養五臟六腑之陽,使陰隨陽走、陽隨陰行,以達陰陽亙助,才能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