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魚識廣——巧克力飛船魚

見魚識廣——巧克力飛船魚

巧克力飛船魚學名鋸蓋足鱸,分佈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等地區 ,主要棲息在水生植物生長繁茂的的溪流和森林地區沼澤之中,其全身是迷人的巧克力顏色並伴有黃色的縱紋,身形形似一艘飛船,因此而得名巧克力飛船。

見魚識廣——巧克力飛船魚

巧克力飛船魚是小型熱帶魚,最大體長在5cm左右,其性格十分溫和、膽怯,適合與其他習性溫和的小型魚一起混養,最好成對飼養,喜歡生活在弱酸性的水質(pH值6.3- 7間),適宜溫度在25-28 ℃,喜食活餌比如豐年蝦、紅蟲等,也可投餵薄片飼料或冷凍幹飼料。

見魚識廣——巧克力飛船魚

巧克力飛船魚對水質的要求是比較嚴苛的,喜歡生活在弱酸性的軟水及密植水草的環境中,過濾的水流也不宜過急,換水時也不可一次性大量的置換,所以對於新手玩家來說,此魚的飼養難度是比較大的。

見魚識廣——巧克力飛船魚

巧克力飛船魚和鬥魚、曼龍、麗麗魚等同屬絲足鱸科,都屬於迷鰓魚類,這類魚的典型特點就是擁有一個被稱為迷路組織的特殊結構,這個結構位於鰓附近,稱之為迷鰓,它的作用是能使魚直接在空氣中進行呼吸,所以此類魚離水後只要身體保持潮溼不幹燥,仍能存活一段時間。

見魚識廣——巧克力飛船魚

在繁殖的方式上,迷鰓魚類的繁殖方式有泡巢繁殖和口孵繁殖兩種特性,泡巢繁殖方式是指通過雄魚在水面進行築泡,讓雄雌魚交配後產卵其中,然後由雄魚進行守巢孵化;鬥魚就是泡巢繁殖的典型代表;

見魚識廣——巧克力飛船魚

而巧克力飛船魚的繁殖方式是屬於口孵繁殖,是指雄雌魚交配產卵後,通過由雄魚將魚卵吸入嘴中進行孵化,待魚卵孵化完成後再吐出小魚的繁殖方式;巧克力飛船魚每次繁殖大概可含80顆卵孵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