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抗癌日记,它的创作者叫于娟,这本书是她在癌症晚期确诊后,忍住病痛用文字记录下的生命日记。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这本书讲述的是31岁的于娟,在2009年12月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后,在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忍住病痛,将自己对生活的反思透过博客和微博进行记录。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于娟全然放下生死、放下名利权情,用文字去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本书不仅是她对抗癌历程的记录,还是她对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的思考、对人生和名利权情的感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理解,更是她对她所无畏施的我们敲响的警钟。

她在生死临界点写下的文字,引起众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及热议。

于娟有着很多的标签,她是复旦大学优秀努力的青年教师、她是父母心中善良独立的女儿、她是相恋15年的丈夫眼中美丽坚强的妻子、她是两岁半的儿子土豆心中温柔勇敢的妈妈……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她的文字充满了幽默与质朴,透过她的文字,你便会发现她的俏皮和坚强。正如周国平先生对于娟的评价:“这个小女子实在可爱,在病痛和治疗的摧残下,她仍能写下如此灵动的文字,面对步步紧逼的死神依然谈笑自若。我感到的不只是钦佩和感动,更是喜欢。”

《此生未完成》不仅仅是一本由文字架构而成的书籍,它是于娟同我们展开的一场风趣幽默的对话。如果仅仅从阅读故事内容的角度出发,我们只能浅显的感受到于娟在抗癌过程中的坚强和勇敢。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不止于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癌症以及时日不多的生命挣扎,在求生之路中对过往生活与个人的反思才是作者文字背后力量。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今天,我将从生活意识、欲望追逐以及感情甄别三个方面出发,为你讲述走在生命边缘的于娟对我们最后的无畏施。

一、生活意识:健康乐观可谓生活基石

正如作家周国平对于娟的评价一般,于娟是一个极为可爱的女子,在她已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的躯体里,仍旧蕴藏着那般活泼的生命力。

确诊后的于娟,回顾总结了自己前三十年的不良生活习惯,希望能够为大家敲响警钟。

  • 饮食习惯:“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是她对自己的评价。生病之后的她,开始研读食疗书,建议大家能够多吃蔬菜、水果,合理均衡的搭配饮食,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和身体负责。
  • 睡眠习惯
    :于娟属于晚睡型,也曾为了考试选择连续的熬夜突击。虽说熬夜并不是最致命的因素,但她依旧劝诫读者,要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当令”(亦可理解为“当值”)时间,不要加重身体器官的负担。
  • 环境因素:如于娟文字描述的那般,确诊前她曾居住的新房间中有一批新家具,一时疏忽让她未能注意到这些家具中严重超标的甲醛含量,以至于半年之后她便查出了乳腺癌。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已经离去的于娟,用对自己的深刻剖析告诫我们,不要在年轻和健康的时候将身体作为赌注,毫无顾虑的去消耗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在生活中,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意识之外,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更是保持健康生活的基石。

也许面对癌症努力生活,最终依旧撒手人寰的悲剧已是寻常之事,但是在于娟身上,我们看到了她不寻常的一面,那就是在疾病与治疗的摧残下,她笔下的文字依旧是那般灵动有趣。她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的谈笑自若,让人在感动的同时,更是心生钦佩和喜爱。

确诊后的于娟,由于破骨细胞已经蔓延全身,导致身体容不得一点触碰。虽然她曾因保洁阿姨造成的轻微而昏死过去,但是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面对病友,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

不管是面对癌症期间的数次化疗,还是面对可能随时会逝去的生命,她都用坚强和微笑向这个世界展示着她的坚强和不屈,而这也是全家深信她能战胜癌症的最大原因。

于娟用行动向我们诠释着“乐观”的含义,同时也用她在健康和生病不同阶段的言行,向我们诉说着“健康”、“乐观”能够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无憾。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二、感情甄别:深情厚谊不枉此生相伴

在于娟的文字中,你会看到围绕在这个勇敢乐观女生身边的力量,来自于她的亲人、朋友以及素未谋面的广大网友。在与生命抗争的过程中,那些流动着的爱心暖流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光亮。

第一,爱情的矢志不渝,让生命最后旅程的于娟回忆着初见时的美好,感受着眼前初恋之人的深情。

于娟和她的爱人光头相识于上海交大的英语角,当17岁的于娟向光头抛出那句“你像个傻瓜”之时,他们之间的人生轨迹便从此并行。他们互为彼此的初恋,将初恋成熟为婚姻,得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为他们之间的共同心愿。

然而,情深不寿。就在他们完成各自的人生拼搏后,终于有机会长久的生活在一起时,于娟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这个与于娟同行十五年的光头,在面对突如其来砸向妻子的癌症时,不仅没有被打倒,还为于娟提供着他最坚实的臂弯。

确诊后的于娟,由于伤痛生活无法自理,而丈夫光头一直陪伴左右。面对于娟为他挑选下一任的话题,光头说的最多的就是那句“只要你活着,我愿意一辈子给你擦屁股。”

癌症是无法预测,也是无法轻易战胜的,在癌症面前的我们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孤独。面对癌症的折磨,生命尽头的于娟是痛苦的、孤单的。

但是,我想于娟也是幸福的,因为那个在青春阶段遇见的男生、那个一路陪伴他的男人,陪她走完了生命的全过程。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第二,亲情的强大内核,让承受癌症折磨的于娟选择坚强乐观的面对,安心托付此生遗志的指日实现。

于娟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她便是父母、老人心中宠爱的孩子。虽感受着家人的万般宠爱,但于娟从小就是一个有自己想法和追求的女孩。

在一路求学的过程中,她离开家人、离开故乡、离开祖国去追求自己内心的梦想。在这背后,是家人给与她的无限支持和鼓励。虽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年轻之时对于梦想的追逐总是被我们排在生活的首位,而家人也始终在默默地给予支持的力量。

生病后的于娟,面对父母的担忧和难过,努力的表现出坚强的微笑,她明白父母对她的担忧,也深知父母对失去她的无法接受。然而面对自己遗愿之一的能源林,她只能将此事托付于母亲。

面对爱女的疼痛,于娟的父母除了以泪洗面的陪伴,更是承担起了于娟对家乡心心念念的能源林的建设。为了爱女将挪威的森林带回中国的愿望,母亲承受着可能后痛失爱女的结局,只身一人从上海回到山东,为女儿的能源林倾尽心力。

在于娟最终的生命时间里,是父母在为她的心愿做好最坚实的后盾,也许看到能源林的成长,便是看到了女儿的重生吧。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第三,友情的坚实后盾,让无迹可寻的于娟得到坚实有力的力量支撑,在众人相助之下探明身体的罪魁祸首。

就在于娟因为突发疼痛无法查明病因时,面对上海难以预约的看诊,于娟的诸多好友开始为她各寻方法,也正是朋友的倾力帮助,于娟才得以在最快的时间里得以确诊。

“兄弟,别的我帮不上,要用钱,给我电话”是于娟和光头收到的最为有力的话语。也正是诸多好友的存在,给予危难处境下的于娟二人力量和底气。正如于娟所说,“最靠谱的是藏富于民,有钱的时候要和弟兄们一起人生得意须尽欢,等缺钱的时候,自然会看到千金散尽还复来”。

更啼笑皆非的支持是,一个于娟几百年没联系的身在美国的哥们儿,在得知于娟得了乳腺癌之后,给于娟发来消息:“我知道很多乳腺癌女人接下来都会婚姻不幸,要是你老公对你不好或者和你离婚,你第一个告诉我,我第二天飞回来娶你”,这个消息让正在为于娟擦屁股的光头感到哭笑不得。

夫妻二人在最艰难的时刻,面对好友无论在金钱还是器官上的鼎力相助,感受着生活中的爱心暖流。其实,生活的力量不仅来自于个人,更是来源于亲朋好友间的无言相助。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三、欲望追逐:名利权情不过水中望月

在生死临界点,于娟除了对生活、感情发出内心的感叹之外,更多的是对名利权情的看穿和看淡。

生病前的30年,于娟的生活高歌猛进--读书、考研、考博、留学、工作,她曾在三年半里拿下挪威奥斯陆学院的经济学硕士和上海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她就像一直赶路的鸟儿,忙着去追赶一个又一个目标,直到癌症的突然出现将她按到尘土之中。

于娟和当下社会下的青年教师一样,也面临着体制内职称升迁和现实生活中买房买车的多重压力。生病前的她曾说自己有两三年内评上副教授的野心,因此玩命儿的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她对实现副教授后的目标是什么也并不清晰,但是被生活赶着走的节奏让她无法停下脚步。

然而,突如其来的生病让她在承受痛苦的同时,也让她开始反思对欲望追逐的意义。她用文字告诉我们:“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的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经意间便忽略何为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并非只是单纯的个人欲望,正如于娟笔下的这段文字:“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好,暂且放着。”

于娟用她的反思告诉我们,也许只有当被迫站在生命的尽头时,我们才会发现世间的一切,所谓的名利权情不过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纵使你的名声四海皆知,也无非是一时猎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怀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和态度,在唾沫四溅过后,你还是你。

其实,我们一直是我们自己,只是在别谈论我们的时候,我们忘记了自己是谁而已。正如于娟所说,我们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初心,做好自己。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写在最后:

于娟用她的文字,向可能会读到她文字的人进行着无畏施。她希望大家在看到她的悲剧之后,能够去更改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重新去审视健康、重新去正视真正的生活是什么。她觉得即使只有一个人因为他的文字,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或工作习惯,从而不再重复她所承受的病痛,那她便实现了她记录的初衷。

正如白岩松对于娟事件报道时说的,面对人生这条单行道,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一路向前,从来没有回头的余地。然而,面对现如今的快节奏生活,很多的人选择为名忙、为利忙,常常忘记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于娟的故事又会给我们多少启发呢?

也许你在读完于娟的故事也会和我产生同样的感受,也许于娟的故事会让有些人暂时停下脚步,去考虑、去反思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可是这种反思和改变又能维持多久呢?我们经过短暂反思树立的正确观念,是否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再次回归原来的状态和节奏呢?

《此生未完成》:听于娟为你讲述,生命尽头下“活着的意义”


作者:遇见自己cc,985高校硕士毕业生,目前是一位萌新工程师、一个喜欢阅读、记录和养花的女生,希望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遇见不断成长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