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決定了信貸

信貸來源於對未來的信心,當信心不足,伴隨而來的就是驚恐和財富的縮水。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社會紙面財富的由來,就必須瞭解背後的整套邏輯。


社會里面的貨幣來源於哪裡?中央銀行對於貨幣的供應。

這個時候我們很多人腦海中就有畫面了,花花綠綠的money從印鈔機裡面傾瀉而出,有人要說印鈔是這個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央行會使勁印錢稀釋你的財富等等,如果你對錢的理解是這樣的,你還是一個不太懂得金錢邏輯的人。

沒有一個國家的央行敢於無限制憑空來印鈔票,因為結果只有一個:津巴布韋幣。所有的錢,其背後都必須有一個財富被創造和消耗的過程來支撐它的價值。滿足人們需求的各種商品和服務,比如你垂涎的美食,你遮風擋雨的住所,你寸步不離的電子產品,你傾心聆聽的音樂等等。得到這些東西的時候人們需要掏出腰包,而提供這些商品和服務的主體,因為你對這些商品、服務的需求消耗,而得到了你支付給他們的錢。

如果錢離開這些讓它們得以流動的載體與活動,錢就是一堆廢紙。你不能把自己的大頭貼印在一張紙上,並且告訴人們它有價值可以買東西。沒有人會搭理你,因為你無法組織這個過程。

而國家為人們提供了完成這個完整流程的場所、基礎設施等等條件,他就是那個運營龐大社會機器的幕後人。所有參與這些活動的人向國家繳稅,國家收到了他們上繳的稅金之後,得以繼續維持和加強這個財富創造和消耗的過程,當錢完成這個閉環的時候,國家知道他賦予這些錢的價值是正確的,而人們也堅定了自己手裡持有的那張張貨幣,銀行卡里的那個數字是有價值的信念。

所以當發行貨幣的國家搭建起的這個平臺,讓金錢和財富可以流轉,貨幣就有了價值,人們也相信和認可它的價值。而這個流轉的過程,生產和消費,缺一不可。沒有生產,就是無緣之水,沒有消費,就是死水一潭。

沒有足夠的消費,通過競爭和比較的商品和服務就會相對過剩,當沒有新的貨幣進來的時候,商品價格會下降,企業就沒有足夠的利潤,他們也就沒有動力將錢投入到再生產中,錢會傾向於被儲存起來;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需求不會無限膨脹,他們看到商品價格下降也會傾向於將錢儲存出來,因為他們預期商品價格未來會進一步下降,所以你會發現,信用貨幣的一個死結就是,如果沒有新的貨幣進來,作為社會主體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傾向於存錢,市場上永遠缺錢,商品價格傾向於下降,人們會更珍視手中的錢,導致市場進一步缺錢,商品價格進一步下降,這個時候,正常的需求都被削弱和抑制。當企業主賺不到更多的利潤,他們不會有動力再生產,投資會變得沒有任何價值。這個過程,在我們看來好像要玩不下去了,在我們的教科書上,會把它叫做通貨緊縮,這是一個可怕的經濟陷入衰退的現象。

所以,央行不會停止印錢,因為央行會讓市場上的錢再次多起來,讓商品總體的價格在緩慢上漲,那麼老百姓就不會拼命捂緊自己的錢袋子,而會願意消費起來,那麼需求就保持正常的、上升的趨勢,企業的利潤也多了起來,也就有動力投入再生產甚至擴大生產,這個財富創造和消耗的過程就又被激活了。而這個過程,在我們的教科書上,就叫做溫和的通貨膨脹。

保持一定範圍的通貨膨脹,是為了讓這個過程可持續下去,也是現代信用貨幣下的經濟社會機器運轉的必要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