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知聖賢,卻不知真至,皇帝內經告訴你

真人除了天尊的別名,也是道家稱存養本性或者修真得道的人。泛指古代道家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覺醒,覺悟的人稱之為真人。例如張三丰,除張真人外還有鬼谷子、王重陽、安期生也皆被稱作得道真人。

我們只知聖賢,卻不知真至,皇帝內經告訴你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李白詩中的聖賢之人,我們耳熟能詳。

至聖孔子、亞聖孟子、茶聖陸羽、酒聖杜康、商聖范蠡、農聖賈思勰,工農士商不同領域有著三十四位聖人。儒家七十二賢,竹林七賢這些都是賢人的代表作。

隨著時代的變遷,歷史的演變人們逐漸將聖賢作為一個形容詞去藻飾那些德才兼備的文人墨客。

很多人只知真人、聖賢,卻不知還有一種稱呼叫做至人。

至人一詞最早出現於《皇帝內經》素問的開篇上古天真論中。

我們只知聖賢,卻不知真至,皇帝內經告訴你

皇帝問岐伯:

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我們只知聖賢,卻不知真至,皇帝內經告訴你

《皇帝內經》依養身成就之高低分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四種。

真人:能與天地陰陽自然消長變化的規律同步,自由呼吸天地之間的精氣來保守精神,身體與精神合二為一。所以壽命就與天地相當,沒有了終了之時。者就是因得道而長生。

至人:中古時代有至人,他道德淳樸完美,符合天地陰陽的變化。適應四時期後的變遷,避開世俗的喧鬧,聚精會神,悠遊於天地之間,所見所聞,能夠廣及八方荒遠之外。這是能夠延長壽命,身體強健的人,這種人也屬於真人。

聖人:能夠安居平和的天地之間,順從八方之風的變化規律,調整自己的愛好以適合世俗的習慣,從來不生氣。行為不脫離世俗,但舉動又不效仿世俗而保持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外不使身體為事物所老,在內不想思想有過重負擔。以清淨愉悅為本務,以悠然自得為目的。所以形體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年壽也可以到百歲。

賢人:能效法天地的變化,取象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運行,順從陰陽的消長。根據四時期後的變化來調養身體,追隨上古真人,以求合於養身之道,這樣,也可以延長壽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壽。

靈兮說:由此可見,至人屬於真人,順應自然修身養性,跳脫世俗之外悠遊於天地之間。

不過大家一般去道觀稱呼道長就可以了,你若喊人家一聲真人,會嚇到修行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