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妖精的文化由來已久,成為動漫作品中大放光芒的元素,據數據統計,

在2017年7日,日本上映的53部動漫作品中,有11部和“妖精”有關;

而在我國,不管是《大聖歸來》《白蛇:緣起》還是去年熱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羅小黑戰記》等優秀電影中都有關於“妖精”的呈現。國漫在塑造妖精和人的和諧共生方面有著和日漫相似的特點,然而,因為兩國的歷史文化不同,在表現手法和主題昇華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01,日本的物哀之美和中國的大團圓結局

物哀,是日本的一種審美意識。川端康成曾經說過,“悲與美是相通的”,“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物哀之美廣泛應用於日本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有同情,感動和壯美的意思,包含喜怒哀樂的種種感動和體驗,展現哀婉淒冷的美感世界。

在《夏目友人帳》中,主角夏目貴志繼承了外婆玲子的強大靈力,能夠感知到正常人無法接觸的妖怪神明的存在,在現實中,他不被理解,甚至被認為是瘋子和怪物,從小飽受欺凌。

夏目決定繼承祖母的未竟之業,將被下了契約的妖怪們名字一一歸還,重獲自由。

然而,被外婆打敗的妖怪們,它們寂寞的等待著被“召回”,這些妖精們和人類畢竟不是同類,他們的壽命相差太多,只能看著人類逐漸地逝去和消失,而它們卻無能為力。

這樣的如櫻花般的短暫和美好,每一次的相遇都註定了離開,並不能長久的在一起,這樣短暫的美好,也註定了人類和妖精的結局,物哀美的氛圍瀰漫在結局處。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而《羅小黑戰記》中,看似是描寫人與妖的相處,實則是闡述小羅的成長和磨練。

在熙攘的人類世界中,很多的妖怪藏匿其中,貓妖羅小黑因為家園被破壞,開始了它的流浪之旅,在旅途中,代表著妖精同類的風息和代表人類最強者的無限相繼出現,在抉擇中,小黑也完成了自我的成長,總體來說,還是遵循著國漫一貫的“是非觀念”和“善惡有報”的宗旨。

不管在爭奪生存空間的過程中,人類和妖精有多大的分歧,但是最終的目的都是達成了和解,和諧共生,雖然也出現了風息自戕的悲傷畫面,但是總體氛圍幽默活潑,饒有中國式的大團圓結局。

最後,小黑呼喚無限的那一句“師父”,更是成為劇中最感人的地方,和日本的物哀感不同,國漫即使是讓人感動和落淚的情節,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和輕鬆。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02,日漫的治癒和國漫的詼諧

在國漫中,人與妖的相處過程,是詼諧而幽默的。

《白蛇:緣起》中的小白和阿宣的愛情,《大聖歸來》中大聖和江流兒的友情,《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和敖丙的友情,和太乙夫婦的父子母子情......雖然感動,但是他們的相處都是充滿趣味和幽默的,甚至是插科打諢式的相處。

在《羅小黑戰記》中,主要人物是貓妖小黑和妖靈會館的最強執行者無限,他們從剛開始的互相牴觸到後來的和諧相處,整個過程都呈現出一種幽默搞笑的畫風。

兩人在船上的鬥嘴,一本正經的無限吃飯忘了帶錢,以及小黑在掙脫無限時候的倔強,都成為了電影中的笑點,兩人在潛移默化中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而日漫則主要以治癒系列為主,治癒,這一個詞最早起源於日本,指的是能夠撫慰心靈,帶給人持久的,恆久舒暢感的事物。

在治癒系列動漫作品中,故事的情節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營造出一種節奏舒緩,溫暖而陽光的氛圍,宮崎駿的動畫如此,新海誠的動畫如此,《夏目友人帳》也如此。

在人物相處中,沒有過多的搞笑情節,卻注重對人物的心理呈現和描寫,通過簡單的情節來給人以反思,沒有大起大落,卻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在電影中出現的各種妖怪,它們法力強大,卻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猙獰可怕,它們和人類一樣,會感到“寂寞”和無助。

而主人公夏目和妖精們的相處,其實不僅是為了完成祖母未完成的事業,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相互安慰和珍惜。在他們相處中,這些寶貴的記憶都將成為彼此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支撐著心靈的力量,而這種相遇的珍貴和驚喜才是《夏目友人帳》的主旨。

電影中的治癒不僅表現在故事情節和主題上,也表現為一幀幀美到極致的壁紙和畫面,清朗淡綠色的畫風,給人以夏天的寧靜和安慰,從故事的外殼治癒到了內核。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03,相同之處:

第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呈現

不管是國漫還是日漫,在對於民族文化的呈現中,是頗為相似的。

中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文明,給了創造者們更多的素材土壤,這也是國漫中都普遍存在的元素。

比如《大聖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人物的穿著,大聖的中國紅披風,哪吒的中國紅披風和褲子,《大魚海棠》中的福建古建築,紅色對聯,南宋古畫《海棠蛺蝶圖》,圓明園的銅獸首以及十二生肖等元素。

在《羅小黑戰記》中,作品融入了中國式的傳統文化,引入了老君、諦聽等神話人物,和中國文化相融合。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而日漫中,更多的體現了日本的傳統文化,比如《夏目友人帳》中,妖精們清一色都穿著日本的和服,日本敞開式的木質建築,和風氣質。

同時,在故事情節方面,《夏目友人帳》中有這樣一個設定,倘若知道了妖怪的名字就可以控制對方,這樣的創意來源於日本的“言靈信仰”。

日本是一個神道教的國家,他們認為,人的語言的時間萬物一樣,蘊含著神力,語言裡寄宿著靈力的信仰,是一種“一旦說出去就會變成現實”的宗教信仰,所以,普遍人都有關於姓名的崇拜。

最有名的要數宮崎駿的動畫《千與千尋》了,在電影中,白龍告訴千尋:“名字一旦被奪走,就無法找到回家的路”,名字和現實之間具有某種意義上的聯繫和紐帶。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第二,妖怪的“人性”特徵:人類的情感和底色

不管是國漫還是日漫,所塑造的妖怪都是充滿“人性”的,他們會因聚首而歡欣鼓舞,也會因分離而悲傷傷心落淚。

日本人崇尚萬物有靈,對大自然有著天然的崇拜和信仰。

在《夏目友人帳》中,所有的妖怪雖然相貌迥異,然而,他們卻有著人類的情感和底色,有的妖怪可以因為一個隨口的約定,就花費了十幾年時間,坐在車站的長椅上,傻傻的等待玲子歸來;

有的妖怪,則一直停留在和玲子最後的躲貓貓遊戲裡,尋覓同伴,這樣的思想正是人類的誠信和友好原則,在妖精中也同樣適用。

而《羅小黑戰記》中的妖精也都是有著人性,和人類一樣,所有的鬥爭都是為了爭取到更多的生存空間,這樣才可以保障自己妖類的生活。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結語:

動畫作品不僅有娛樂功能,還承載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傳播文化,宣傳教育的作用。國漫和日漫在表現手法和主題上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然而,在表現真善美,傳遞情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弘揚中,卻是如出一轍的。

在動畫作品中,奮鬥不息,勇敢堅強,友好互助這些主題永遠都是人類所共同欣賞和認可的。

中日動漫中妖精的異同——比較《夏目友人帳》和《羅小黑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