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祕訣在這裡

就在上週,90歲高齡的李嘉誠正式宣佈退休,從全世界來看,90歲的上市公司主席,實為罕見。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眾所周知,李嘉誠是香港首富,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原主席,更是大慈善家,他建學校,建醫院,為華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被譽為香港的“超人”。

他的一生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傳奇,不僅在商業上是成功人士,在生活中更是令人羨慕的長壽老人。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每每在公開場合露面,李嘉誠總是神采奕奕、思維敏捷,讓人難以想象這是一位年逾九旬的老者。

李嘉誠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也很滿意。

他曾自信地表示:“隨便在街上挑出十個人進行體檢,自己的各項指標都會是其中的優等生”、“我是該低的低(膽固醇等)、該高的高(有益的微量元素等)”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連他的兒子李澤鉅也表示,父親的膽固醇比自己的還低。

李嘉誠對健康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曾說過,自己的的生活十分規律。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不沾菸酒,早上六點起床,鍛鍊一個半小時,包括打高爾夫球、游泳及跑步,且從不間斷。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在飲食上,李嘉誠最喜歡白米飯和素淡的青菜,很少吃肉的他,就算吃魚,也吃香港賣得最便宜的小魚仔。

看來,李嘉誠能保持長壽,和他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而不少老年人經常說自己腰痠背痛,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喵妹覺得跟生活習慣也有很大關係。

那麼,老年人應該怎麼通過生活習慣來保持健康呢?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定期做體檢

如今大多數人都意識到體檢的作用,年輕人都會堅持一兩年做一次體檢,何況是是疾病高發的老年人呢?

喵妹建議,老年人每年都去大醫院做一次體檢。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體檢必選項目選擇心腦血管檢查、查眼底、查血糖和血脂、檢測骨密度、胃腸鏡檢查、婦科檢查或前列腺檢查、肝膽胰腺B超以及防癌檢查。

科學合理飲食

老年人要遵循飲食清淡的原則,還要適量補充肉類、魚類和豆製品。

所謂飲食清淡,就是講究少油、少鹽、少糖、少辣。

少油:《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建議,每人每天烹調油的攝入量要控制在25~30克,也就是家用的老式瓷勺子,2~3勺左右。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少鹽:成人每日鹽攝入量應不超過6克。

舉個栗子,如果你是三口之家,一日三餐都在家吃,那麼一袋500g的鹽,按健康用量來計算的話,差不多可以吃27天。少於這個時間的,要趕緊開始限鹽了!

少糖:成年人和兒童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 克,即老式瓷勺子約2勺。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少辣:除了少吃辣椒,胡椒、花椒、生薑這些能夠產生辛辣味道的調料,都是需要限制的,一個月偶爾吃一次就可以了。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特別注意的是,老年人在吃肉時,講究多燉少炒。因為燉肉鮮嫩柔軟,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大多衰退,所以燉肉較為適宜。

至於魚類和豆製品,老年人的攝入量沒有具體要求,常吃也是可以的。

堅持鍛鍊身體

堅持鍛鍊身體,是老年人強身健體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對於老年人來說,每天擠出一點時間到公園練練劍、打打太極、跑跑步、跳跳舞等,都可以鍛鍊身體。

如果沒時間出外鍛鍊,老年朋友們也可以在家試試這幾種運動哦!

單腿站立

站在牆邊,以防摔倒。初始動作是兩腿分開站立,至與髖部同寬的程度,慢慢抬起一隻腳,另一腿略微彎曲;依靠腹部肌肉來保持平衡,保持此動作,最多30秒;然後換另一隻腳。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貓弓腰式伸展

全程四肢著地,手與肩膀垂直,膝蓋與臀部垂直;需要緩衝的人可在膝蓋下面墊上毛巾;起始時背部保持平直,然後將背部向上彎起,臀部保持向下的姿勢,堅持此姿態10秒;擴展胸部,使背部微微向下陷,堅持10秒。

腿筋拉伸

坐在椅子上,一腳踩地,膝蓋彎成90度角;另一條腿向前伸直,腳向上勾起,手伸向勾起的腳,以此拉伸腿筋;堅持此姿勢30~60秒,然後換另一條腿做。

保持良好心態

對於老年人來說,保持開闊的心境是養生的最好方法,也是長壽的秘訣。

億萬富翁李嘉誠90歲依然精神奕奕?身體比年輕人強健的秘訣在這裡

學會看開,不要害怕衰老,多與年輕人接觸,多結交一些年輕的朋友,甚至自己的兒孫都可以做朋友。

生活中爭取做到“六多”和“六少”:

◆多看些喜劇或歡快的節目,少看些悲傷、恐懼的書刊

◆多回憶有意義、值得回味的事,少想苦惱不愉快的事

◆多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少干涉兒女和晚輩的事

◆多參與有益社會的公益性活動,少與他人攀高比低

◆多與親朋好友交往、談心,少議論街坊四鄰和他人長短

◆多從客觀角度、實際出發看問題,少去勞神、推理、琢磨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