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多少公務員,他們的工資夠買房嗎


明代有多少公務員,他們的工資夠買房嗎


公務員,全稱為國家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相關義務的公職人員。可以說,國家誕生之日起就有公務員這一群體了,他們是維持國家運行必不可少的一群人。

截至2016年底,國家發佈的數據是全國共有公務員719萬人。與之相對應,幾個大國中,美國參照中國公務員定義範圍的人數,即去掉屬於美國公務員範圍的教師和公立醫院醫生等,是大約400萬人(2013年數據)。印度也是大約400萬人(2008年數據)。可見,治理一個現代大國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員。

與之相反,古代在我們印象中似乎管理國家並不需要這麼多公務員。很多人津津樂道所謂的古代一縣只有一個公務員,就是縣令。那麼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妨以明代為例,看看明代公務員到底有多少。

明代有多少公務員,他們的工資夠買房嗎


明代政治體制,從太祖殺胡惟庸,廢除宰相制後就基本定型了,直到明亡,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所以官員定額也儘可以朱元璋的編制為準。洪武十三年三月,太祖發佈詔令,以其一貫的事無鉅細風格,更定六部官制,直接細化到了每個職位的員額。通計六部共設官吏五百四十八人。

此外,中央尚有大理寺、太常寺、提督四夷館、光祿寺、都察院、太僕寺、苑馬寺、鴻臚寺、通政使司、翰林院、欽天監、太醫院、行人司等機構,這些部門合起來,在京官員合計,有據可查的是,洪武后期南京文職京官1671人,明末北京城官員約二三千人。

此外地方上尚有省府縣等多級行政機構。以前述縣官為例,事實上,明朝典制承認的官員包括了知縣一人,縣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共四人可以吃皇糧,其餘那些你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兩班捕快之類撐死也只能算事業編制,進不了公務員編。

通計全國公務員人數,明初洪武時期(1368-1398)頗為儉省,全國官員二萬七八千人,以後逐漸增加,到正德年間(1505-1521)文官二萬,武官八萬。嘉靖前期(1522-1567)整頓吏治,官員人數有所減少,到萬曆時期(1573-1620)維持在八萬人左右。看上去並不算多。但是須知,這些全部是官。下面還有很多類似於今日科員文書公安之類的吃公糧的輔助人員是不進編的,但按照今天的標準絕對屬於公務員,這些人員的數量是正額官員的數倍,粗略估計也有30萬以上。此外,別忘了明朝還有個龐大又頗為特殊的公務員群體——太監,最多時近十萬人。這樣算下來,吃皇糧的人口當不下50萬。考慮到明朝人口大約在一億多,佔總人口的比例竟然也和今日差不多——是不是很顛覆你對古代官少的想象?

而明代公務員的待遇可不低。下表是按照其官階品級給出的明代官員俸祿。這個收入水平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可以參考下,萬曆年間,米價是每石約值銀一兩。換算成今天的單位,即大約140斤米值銀一兩。也就說一個最末等的不入流小官,年俸祿大約可以買2520斤大米,足夠養活一大家子人了。

明代有多少公務員,他們的工資夠買房嗎

明代官員俸祿表(來自網絡)

另外,考慮到古今生產力的不同,我們不能簡單地用今日的米價去把明代公務員的收入換算成人民幣。事實上,當今的米價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便宜的時期了(感謝袁隆平)!相反,現在最貴的房子,在古代還真不一定是適合投資的對象。用今日的米價去折算明代官員收入,你會覺得他們真心挺窮的,但要是按照今日的房價去算,那他們又收入相當可觀了。就以明朝為例,據史籍記載,萬曆元年,徽州休寧縣出售一套佔地半分的小套院,只要紋銀二兩。萬曆42年,徽州休寧縣居民出售正房三間,廂房三間,門面三間,共計五十兩紋銀。當然,你可以說這是鄉下地方,做不得準。好,看看京城,明朝崇禎13年,北京市正陽門大街上的一座小四合院出售,兩間南房,兩間北房,一間廂房,史載賣家只要33兩銀子,也就相當於一個正九品微末小官一年的俸祿!所以,回到我們的題目,可以得出答案了,明代公務員買房很輕鬆,基本不需要貸款!

明代有多少公務員,他們的工資夠買房嗎

明代官員所建豪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